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5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嘉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精美的禮物、贈品。《文選.曹丕.與鍾大理書》:「嘉貺益腆,敢不欽承。」《文選.張華.答何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也作「嘉況」。
寮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官舍。也代指百官。晉.張華〈答何詩〉二首之一:「自昔同寮寀,於今比園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車箱兩旁的障蔽物。《漢書.卷五.景帝紀》:「令長吏二千石車朱兩轓,千石至六百石朱左轓。」唐.顏師古.注:「轓,應曰:『車耳反出,所以為之藩屏,翳塵泥也。』」《續漢書志.第六.禮儀志下》:「車皆去輔轓,疏布惡輪。」
群口鑠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尊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用語。指年高德的高僧。唐.賈島〈送靈應上人〉詩:「遍參尊宿遊方久,名岳奇峰問此公。」宋.蘇軾〈書黁公詩後〉詩:「壽逾兩甲子,氣壓諸尊宿。」
傍人籬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寄人籬下」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齊書.卷四一.張融列傳》融玄義無師法,而神解過人,白黑談論,鮮能抗拒。永明中,遇疾,為(問)〔門〕律自序曰:「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也。夫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政當1>使常有其體。丈夫當刪《詩》、《書》,制禮樂,何至因循2>,寄人籬下。」 〔注解〕 (1) 政當:即正當。 (2) 因循:遵循舊習而無所改動。〔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南史.卷三二.張列傳》
離鄉避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涉井」。《古尊宿語錄》共四八卷,由釋賾藏主編,是南宋初年的一部禪宗語錄。「尊宿」是佛教用語,指年高德的高僧。其中收錄了神晏禪師的語錄集《鼓山先興聖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神晏禪師,唐末五代僧,生卒年不詳,大梁人。於雪峰義存門下參悟,得其心印。閩帥王延彬建鼓山湧泉禪院,請神晏禪師入住,在此宏法三十餘年。諡號「興聖國師」。在所引典源中,神晏認為,世間男女接觸佛教,看到許多的經籍,便埋首研究。如此一來,非但不能得到正道,反而被文字的枷鎖所綑綁,無法解脫。因此他鼓勵求道者應該離開故鄉,到外地去求訪得道名師,親身追求正道,如此才不會被經典文字所迷惑。後來「離鄉背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離開...
弓影浮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杯弓蛇影」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應《風俗通義.卷九.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1>《管子》書:「齊公出於澤,見衣紫衣,大如轂,長如轅,拱手而立。還歸,寢疾,數月不出。有皇士者,見公語,驚曰:『物惡能傷公!公自傷也。此所謂澤神委蛇者也,唯霸主乃得見之。』於是桓公欣然笑,不終日而病愈。」予之祖父郴2>,為汲令3>,以夏至4>日詣見5>主簿6>杜宣7>,賜酒,時北壁上有懸赤弩8>,照於杯,形如蛇,宣畏惡之,然不敢不飲,其日,便得胸腹痛切,妨損飲食,大用羸露9>,攻治萬端10>,不為愈11>。後郴因事過至宣家,闚視12>,問其變故,云:「畏此蛇,蛇入腹中。」郴還13>聽事14>,思惟...
皇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三國魏劉、王象等奉敕所撰,四十餘部,約八百餘萬字。因整理五經群書,將其分類成篇,以供皇帝閱讀,故稱為「皇覽」。今僅存〈冢墓記〉等八十餘條,不及四千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禁苑,皇宮內的園林。《說文解字.竹部》:「篽,禁苑也。」《漢書.卷八.宣帝紀》:「池篽未御幸者,假與貧民。」顏師古注引應曰:「池者,陂池也。篽者,禁苑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