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風俗通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東漢應撰。原書有二十三卷,今存十卷,附錄一卷,其書考論典禮類白虎通義,糾正流俗類論衡。
黃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燒煉丹藥的事。漢.應《風俗通》卷三:「招募方伎怪迂之人,述神仙黃白之事,財殫力屈,無能成獲。」
棄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改邪歸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彰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昭著顯明。漢.應《風俗通義.卷四.過譽》:「至延姦舋彰著,無與比崇。」
桃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桃木刻成的木偶。於除夕時掛桃人於門,可用以驅邪。漢.應《風俗通義.卷八.桃梗》:「上古之時,有荼與鬱壘昆弟二人,性能執鬼,度朔山上立桃樹下,簡閱百鬼,無道理,妄為人禍害,荼與鬱壘縛以葦索,執以食虎。於是縣官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於門,皆追效於前事,冀以衛凶也。」也稱為「桃梗」。
庋之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束之高閣」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習鑿齒《漢晉春秋》(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劉孝標注引)翼風儀美,才能豐贍,少有經緯大略。及繼兄亮居方州之任,有匡維內外,掃蕩群凶之志。是時,杜乂1>、殷浩2>諸人盛名冠世,翼3>未之貴也。常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清定,然後議其所任耳!」其意氣如此。唯與桓溫友善,相期以寧濟宇宙之事。 〔注解〕 (1) 杜乂:晉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字弘理,杜預孫。長相俊美,性格柔和,王羲之稱讚他:「膚如凝脂,眼若點漆,神仙中人也。」後為丹陽丞。乂,音|ˋ。 (2) 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喜好談論《老子》、《易經》,在當時...
李百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李百藥(565年-648年),字重規,唐定州安平(今屬河北)人。=簡介=百藥父親李德林是北齊的史臣,參與撰「國史」;後來也是隋朝名臣,奉詔繼續撰《齊史》。隋文帝時百藥仕太子舍人、東宮學士。隋煬帝時仕桂州司馬職,遷建安郡丞。唐朝以後,拜中書舍人、禮部侍郎、散騎常侍。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和三年(629)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所撰編年體《齊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 評價目前尚無確切資料 著作目前尚無確切資料資料來源:網路
嗤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輕視、不屑。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文章》:「齊世有席毗者,清幹之士。官至行臺尚書,嗤鄙文學。」《隋書.卷六九.王傳》:「或文詞鄙野,或不軌不物,駭人視聽,大為有識所嗤鄙。」
爍金眾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鐘的聲音好聽。後來「眾口鑠金」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眾口同聲,往往積非成是。而在漢朝應所著的《風俗通義》逸文中,另有一個關於「眾口鑠金」的故事,內容是這樣的:有一個商人拿了一塊純金求售,可是所有的客人都說這塊金子不純,商人為了證明金子是純的,就把金子放到火裡鍛燒,因為「真金不怕火鍊」,來證明他所賣的金子的確是純金。
束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束之高閣」之典源,提供參考。 #晉.習鑿齒《漢晉春秋》(據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豪爽》劉孝標注引)翼風儀美,才能豐贍,少有經緯大略。及繼兄亮居方州之任,有匡維內外,掃蕩群凶之志。是時,杜乂1>、殷浩2>諸人盛名冠世,翼3>未之貴也。常曰:「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清定,然後議其所任耳!」其意氣如此。唯與桓溫友善,相期以寧濟宇宙之事。 〔注解〕 (1) 杜乂:晉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字弘理,杜預孫。長相俊美,性格柔和,王羲之稱讚他:「膚如凝脂,眼若點漆,神仙中人也。」後為丹陽丞。乂,音|ˋ。 (2) 殷浩:?∼西元356,字深源,晉陳郡長平人。喜好談論《老子》、《易經》,在當時...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