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眾叛親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公孫瓚》松之注引《漢晉春秋》:「(袁紹與瓚書曰)既乃殘殺老弱,幽土憤怨,眾叛親離,孑然無黨。」
永垂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iǔ釋義︰猶「永垂不朽」。見「永垂不朽」條。 01.《三國志.卷八.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公孫度》松之注引《魏書》:「遺風餘愛,永存不朽。」 參考詞語︰永傳不朽注音︰ㄩㄥˇ ㄔㄨㄢˊ ㄅㄨˋ ㄒ|ㄡˇ漢語拼音︰yǒng chuán bù xiǔ釋義︰猶「永垂不朽」。見「永垂不朽」條。 01.《藝文類聚.卷七九.靈異部下.神》引南朝梁.簡文帝〈吳興楚王神廟碑〉:「太守元景仲稽諸古典,於茲往烈,永傳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害怕、慚愧。如:「羞於見人」。《後漢書.卷一一.劉玄傳》:「素懦弱,羞愧流汗,舉手不能言。」唐.錢起〈贈闕下舍人〉詩:「獻賦十年猶未遇,羞將白髮對華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額頭。《史記.卷八.高祖本紀》:「隆準而龍顏。」南朝宋.駰.集解:「顏,頟顙也,齊人謂之顙,汝南、淮、泗之閒之曰顏。」
移風易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í sú gǎi釋義︰猶「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三國志.卷二三.魏書.和常楊杜趙傳.杜襲》松之注引〈先賢行狀〉:「(杜根)遷濟陰太守,以德讓為政,風移俗改。」 參考詞語︰易俗移風注音︰|ˋ ㄙㄨˊ |ˊ ㄈㄥ漢語拼音︰yì sú yí fēng釋義︰即「移風易俗」。見「移風易俗」條。 01.晉.常璩《華陽國志.卷一○下.先賢士女總贊》:「其高者,則嚴君味道,易俗移風。」 02.《清史稿.卷二九一.劉師恕列傳》:「爾等不能端本澂源,躬先表率,而望秉鐸司教之官,家喻戶曉,易俗移風,所謂逐末而忘其本也。」 參考詞語︰移風革俗注音︰|ˊ ㄈㄥ ㄍㄜˊ ㄙㄨˊ漢語拼音︰yí ...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戰爭失利。《三國志.卷一○.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賈詡》:「太祖不從,軍遂無利。」南朝宋.松之.注:「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宋.蘇洵〈六國論〉:「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
猶豫不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猶豫未決注音︰|ㄡˊ ㄩˋ ㄨㄟˋ ㄐㄩㄝˊ漢語拼音︰yóu yù wèi jué釋義︰猶「猶豫不決」。見「猶豫不決」條。 01.《舊唐書.卷五七.寂列傳》:「高祖將先定京師,議者恐通(人名,指屈突通)為後患,猶豫未決。」 02.《三國演義.第一六回》:「陳珪又說呂布,使解韓胤赴許都。布猶豫未決。」
大義滅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三國志.卷二八.魏書.王毌丘諸葛鄧鍾傳.毌丘儉》松之.注:「《春秋》之義,大義滅親,故周公誅弟,石碏戮子,季友鴆兄,上為國計,下全宗族。」
司馬昭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歇後語)路人皆知。三國魏曹髦在位時,大將軍司馬昭蓄意篡奪帝位,專擅國政,自為相國,後髦封昭為晉公,加九錫,昭佯辭不受。曹髦憤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見《三國志.卷四.魏書.三少帝紀.高貴鄉公髦紀》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後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野心。《宋史.卷四七一.姦臣傳一.安惇傳》:「無君之惡,同司馬昭之心;擅事之跡,過趙高指鹿為馬。」
旗鼓相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ㄊㄤˇ,同「倘」,如果、倘若。〔參考資料〕 《輅別傳》(據《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管輅》松之注引)瑯邪太守單子春雅有材度,聞輅一黌之俊,欲得見,輅父即遣輅造之。大會賓客百餘人,坐上有能言之士,輅問子春:「府君名士,加有雄貴之姿,輅既年少,膽未堅剛,若欲相觀,懼失精神,請先飲三升清酒,然後言之。」子春大喜,便酌三升清酒,獨使飲之。酒盡之後,問子春:「今欲與輅為對者,若府君四坐之士邪?」子春曰:「吾欲自與卿旗鼓相當。」輅言:「始讀《詩》、《論》、《易》本,學問微淺,未能上引聖人之道,陳秦、漢之事,但欲論金木水火土鬼神之情耳。」子春言:「此最難者,而卿以為易邪?」於是唱大論之端,遂經於...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