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4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23.49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眼無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缺乏辨別能力。《西遊記》第六回:「你這廝眼無珠,認不得我麼!吾乃玉帝外甥,勅封昭惠靈顯王二郎是也。」《野叟曝言》第三六回:「卑職眼無珠,一時冒昧,罪該萬死!」
效教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 )目錄1 定義2 內容說明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定義效教學的定義,依據國內外相關的研究與文獻探討,涵蓋幾個面向,分別是「合規範性」、「明確性」、「多樣性」、「成功比率」、「全心投入」、「任務取向」 內容說明1.效教學必須是合規範性的(normative)
靈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情意相通,意念相契合。參見「心靈犀一點通」條。元.于伯淵〈點絳脣.漏盡銅龍套.賺煞〉:「花月巧梳妝,脂粉嬌調弄,沒亂殺看花的眼睛,更那堪心靈犀一點通。」
鑒於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於此事,洞悉而所警惕。如:「流動攤販礙市容觀瞻,鑒於此,政府決定加強取締。」也作「鑑於此」。
生之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餘生,存活的歲月。《鏡花緣》第六八回:「此後生之年,莫非主上所賜,惟求格外垂憐!」
所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神情悵惘,所失落的樣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句下劉孝標注引《典略》曰:「悵然若所失。」《紅樓夢》第六回:「彼時寶玉迷迷惑惑,若所失。」也作「若所喪」、「若所亡」。
生於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於無是宇宙萬都來自無形虛寂的意思,語見老子〔道德經〕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生於無。」凡事必因,天下萬物皆因實根源而存在,實根源則起於不可見、不可名的虛寂道體,也就是「無」。這裡「無」不是空無,而是〔道德經〕第一章中「無名天地之始」的「無」。「無」是「道」隱而不顯,含藏一切可能性的沖虛狀態,「」則是「道」具體實現,成為創化之資的實狀態。所以可說「」、「無」是「道」的對立狀況,二者或相反相成(見「無相生」),或在存次序(ontological order)上先後之別:「無」先於「」。老子認為「道」先天地生,在宇宙萬物未生之前已然存在。「道」既生於萬之前,必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員。職專司,故稱為「司」。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若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司,論其刑賞。」《紅樓夢》第六八回:「著他寫一張狀子,只管往司衙門中告去。」
鴨蛋雖密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鴨蛋殼雖密,仍然空隙。比喻百密總一疏。如:「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要知道鴨蛋雖密也縫。」
據為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占為己用。《醒世恆言.卷二.三孝廉讓產立高名》:「我故倡為析居之議,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為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