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懷特(Weiner)的歸因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因歷程-先界定結果為成功或失敗,在確認出導因結果的性質、特定的歸因,以及歸因的向度,皆對後續情緒與期望有所影響。(4) 動機的要素-主要歸因:能力、努力、作業難度、心情或健康、運氣、他人;向度;制握控制、穩定性、可控制性。(5) 複雜技能之教學設計-為減除習得的無助感,發展方案,將失敗歸因由缺乏能力扭轉為缺乏努力。(6) 教學設計之主要課題-教師對成敗歸因所造成的影響;教師所傳遞的歸因線索;影響自傳與努力的歸因。(7) 理論的缺失-尚未發展出明顯的實施程序。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社會科、懷特英文關鍵字:Social St...
創造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創新」的標桿衝刺。不過,即使同樣是藝術工作者,我們往往對部份人(例如:舞蹈員、演員、管弦樂成員)期望他們創作之餘,亦希望他們重新演繹現有的作品;但另一方面,對於其他藝術工作者(例如:作者、畫師、作曲者),我們往往樂於看到他們有更多的創作。 創造的方向 創造的類型在《創造的行為》一書裡,亞瑟•凱斯特勒(1964年以及各種各樣的印記)列舉3類有創造性的個人,"藝術家","鼠尾草"和"開玩笑的人"。保羅樺樹和布賴恩•克萊格("碰撞事故創造性課",2002年)已經打電話給3類創造性那個結果" aaahhh" ,"啊哈",...
鏤骨銘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刻骨銘心」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這篇〈上安州李長史書〉是唐代詩人李白,在安州遊歷時寫給李(京之)長史自我推薦的書信,期望得到賞識而受到任用。在這之前,李白曾經得罪李長史,但李長史原諒了他,所以在書信中,他引用《世說新語.政事》:晉代王承任東海郡太守時,有一個人因為在老師家讀書讀到太晚,回家時犯了宵禁,王承就說:「鞭打像甯越一樣勤學的人來樹立威名,恐怕不是治理政事的根本之道。」於是派人送他回家。李白以這則故事來讚揚李長史的寬宏大量,並且表明會將李長史的恩德刻在骨頭,記在心上。後來「刻骨銘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感受深刻,難以忘懷。
效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功效與作用。如:「董事長期望公司各部門放棄成見,通力合作,發揮最大的效用。」
增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增強法運用在課程與教學上,有所謂的正增強與負增強。教師可藉由正、負增強來促使學生表現出教師所期望的行為。 正增強如:學生順利完成作業,教師給予讚美,使學生感覺有成就,稱為正增強。 負增強如:移除學生所討厭的事物,來促使該行為的發生,稱為負增強。
課程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室內動態的歷程有可能讓教師與學生產生完全不同於課程計畫的課程經驗。(7)經驗的課程乃指個別學生的期望、感受及學習結果。學生對課程有不同的看法,因而教室互動對學生的意義不同,他們獨有的經驗與評語,都有可能改變教師對課程的設定與設計。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課程決定英文關鍵字:Curriculum decision 參考資料吳清山、林天祐/著。教育小辭書,頁162-163。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食浮於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人浮於事」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人浮於事」原作「人浮於食」。根據《禮記.坊記》中記載,孔子曾說:「君子能夠推辭尊貴和富有,而安於卑賤和貧困的生活,這麼一來禍亂就會減少。所以君子與其領取的俸祿超過個人的才幹,寧願使個人的才幹超過所得的俸祿。」孔子說這段話的用意是期望人們能安於貧賤、不貪求富貴、以減少禍亂。後來「人浮於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轉而用於表示人多事少。「人浮於事」的書證如《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他從前就在邳州衙門,如今在兄弟這裡,人浮於事,實在用不開。」
特殊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浪費孩子長才。 誤解資優兒的世界資優兒有十足的潛力,只要妥善的輔導及教育,就是社會無價的寶藏,但若期望過當,作法偏差,則會埋沒了人才。以下是對資優兒的一些誤解:資優兒是天生的,不需要特別的協助,自己自然就會成功─事實上資優兒與一般孩子一樣需要努力,需要被了解、支持及關懷,也需要教育的輔助。資優兒的成績一定很好─事實上有些不喜歡讀書的資優兒,雖然聰明,但成績並不好。資優兒一定來自高社經的家庭─事實上各種文化背景、各種教育、社會背景,都有可能出現資優生。資優兒各方面能力都很強─事實上資優兒有超越一般人的能力,也有能力較差的...
成年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年期包括成年前期(泛指十九至四十五歲)、成年中期(泛指四十五至六十歲)與成年後期(泛指六十歲以後)三個階段,此時身心發展較為成熟,人格漸次定型,社會對其亦有較高的期望
逃學兒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孩照顧教不周全,約束力較低。因使小孩面臨挫折時,能得到的幫助較小,以致促成逃學。3.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會造成小孩的壓力;過低、冷漠的態度,則會使子女已逃家作為報復的手段。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逃學、兒童英文關鍵字: Play truant、Child 參考資料: 林進財著。班級經營理論與策略, 1998年9月,頁219-222,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