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千載一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千載一時」。見「千載一時」條。01.《後漢書.卷二三.竇融列傳》:「王者興,千載一會。欲遂立桓、文,輔微國,當勉卒功業;欲三分鼎足,連衡合從,亦宜以時定。」02.《魏書.卷六一.薛安都列傳》:「今江南阻亂,內外離心,安都今者求降,千載一會,機事難遇,時不可逢。」 
禍由自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咎由自取」。見「咎由自取」條。01.《飛龍全傳》第一一回:「那姑娘聽了,叫苦不,淚落如珠;欲要舉動聲張,怎奈他&a02902-031.jpg;(禍)由自取,眾所不容。」 
風移俗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金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犯人臉上的刺字。《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張勝看張員外面上刺著四字金印,蓬頭垢面,衣服不整齊。」《水滸傳》第二七回:「取一面七斤半鐵葉團頭護身枷釘了,臉上免不得刺了兩行金印,配孟州牢城。」
還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回答人家的敬禮。《初刻拍案驚奇》卷七:「法師已咒過了,而今該貧道還禮。」《文明小史》第一七回:「見人朝他作揖,連忙探去眼鏡,還禮不。」
正中其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正中下懷」之典源,提供參考。 ※《水滸傳.第六三回》王太守是個善懦之人,聽得說了這話,便稟梁中書道:「梁山泊這一夥,朝廷幾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況我這里孤城小處。倘若這亡命之徒,引兵到來,朝廷救兵不,那時悔之晚矣!若論小官愚意,且姑存此二人性命。」……梁中書聽了道:「知府言之極當。」先喚押牢節級蔡福發放道:「這兩個賊徒,非同小可。你若是拘束得緊,誠恐喪命。若教你寬鬆,又怕他走了。你弟兄兩個,早早晚晚,可緊可慢,在意堅固管候發落,休得時刻怠慢。」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1>,正中2>下懷。領了鈞旨,自去牢中安慰他兩個,不在話下。 〔注解〕 (1) 發放:處分發落。 (2) 中...
變風改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荀子.樂論》。〔參考資料〕 《荀子.樂論》故先王貴禮樂而賤邪音。其在序官也,曰:「修憲命,審誅賞,禁淫聲,以時順修,使夷俗邪音不敢亂雅,太師之事也。」墨子曰:「樂者,聖王之所非也,而儒者為之,過也。」君子以為不然。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
別有千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懷玉(味辛)相聚共飲之事。當時他應已是七十餘歲的老翁,在座數位也俱是髮蒼鬢白,使他不由得生出人事更的感歎。詩中所提「袁、蔣、王、錢」指的是袁枚、蔣士銓、王鳴盛、錢大昕,這四位都是與趙翼同時期的著名學者,在文壇亦享有盛名,袁、蔣二人更與趙翼同為「性靈」派詩人。然而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顯赫,多麼的意氣風發,畢竟已是時過境遷,終將化為塵土,而起繼後浪各顯優長與特色,是否有人甘於只做傳薪者?所以,在「名流各有千秋在」的時勢下,垂垂老矣者只能帶著昔日榮景,逐漸走向衰逝之途。而其中所用「千秋」一詞,其實早見於漢代李陵〈與蘇武〉詩中,詩云:「嘉會難再遇,三載為千秋。」此處「千秋」一詞意指「時間久遠」,爾後...
水陸畢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將山珍海味一應陳列出來。形容佳餚豐盛。《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兩個青衣女童,安排酒來,少頃,水陸畢陳。」《水滸後傳》第四○回:「光祿寺排設筵宴,水陸畢陳,笙簧奏。」
易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君主時代視國家為一姓的事業,故稱朝代改換為「易姓」。《史記.卷二六.曆書》:「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漢書.卷八五.谷永傳》:「如使危亡之言輒上聞,則商周不易姓而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