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3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編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編班是中等以下學校用以編制班級的措施之一,通常都是依據智測驗、或學業平均成績、或兩者的綜合指標,按得分名次之高低,將學生分配到固定的班級,進行特定目的的教學,如資賦優異班、益智班、特殊才能班等,即為正規學制中頗為常見的能編班。除了這些特殊教育班級之外,一般學生的教學,也常實施能編班,主要的方式有「平均能編班」、「階梯能編班」、「混合能編班」、「學科能編班」等四種。「平均能編班」是常態編班的一種型態,其餘三種能編班則是慣稱的「能分班」。
  「平均能編班」係依智或學業成績之高低,將學生平均分配於各班。如有學生九十人欲分為三班,第一名編至第一班,第二名編至...
不留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不遺餘」。見「不遺餘」條。01.清.查為仁《蓮坡詩話》:「李旦初,無為州人,作詩務盡刻苦,不留餘。」
十大基本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年一貫課程十大基本能(Ten Core Competences):了解自我與發展潛能、欣賞、表現與創新、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表達、溝通與分享、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規劃、組織與實踐、運用科技與資訊、主動探索與研究、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等十項。是全體學生接受完國民教育後,至少應具備的基本知能。亦是判斷學生實作水準、課程設計與評量的依據準則,是現代國民社會生活必須養成的基本能。九年一貫課程強調國民教育之目的在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
後繼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乏持續或支援的量。如:「兩軍一交鋒,我軍英勇無比,可惜後繼無,不能一舉殲滅敵人。」也作「後繼乏」。
學第二定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研究熱作為不同於功的另一種能量傳遞方式的本性,它反映了熱總是從高溫傳到低溫而不能從低溫傳到高溫這一經驗事實。
  第二定律有兩種說法:沒有一種熱機可以在完成一個循環過程以後,僅僅從外界吸熱,並把這些熱流完全轉變為對外界所作的功-卡爾文(Kevin)和蒲朗克(Planck)的說法。沒有一種致冷機,在完成一循環過程後,能夠把熱流從低溫,熱庫抽到高溫熱庫去,而不需要外界對它作功-克勞秀士(Clausius)的說法。
  第二定律最好是用熵來表述。對於可逆等溫過程,在溫度為T時,系統在吸收熱量Q的過程中,熵從初態的S1變到終態的S2,熵的增加量等於系統吸收的熱量與其熱學溫度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它在動作中有如繪畫上的色彩,是思考內容於動作質地中的表現。基本上,這是一種內在衝動或驅使,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外現於動作的動變化中。因此,動作似乎是內在心理過程的視覺結果。在動作中,「勁」與「形」為「身體」與「空間」諧調的底線,也是個人反應與周圍環境的溝通橋樑。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Cecily Dell《A Primer for Movement Description: Using Effort-Shape and Supplementary Concepts》1977、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 &《The Mastery of Movement》1971、Rudolf von Laban & F. C. Lawrence《Effort》197...
加速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理學上稱由重作用使落體或拋物體等所生的加速度為「重加速度」。與物體質量及種類無關,以g表示,其值約9.8米/秒平方。
朱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食品。英語chocolate的音譯。將可可的果實研為細末,加糖及香料所製成。也譯作「巧克」。
身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格強壯,精充沛。《水滸傳》第一四回:「最愛刺槍使棒,亦自身強壯,不娶妻室,終日只是打熬筋骨。」《西遊記》第三○回:「老魔的身強壯,小龍抵敵不住。」
〔斯比智量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斯比智量表〕是推孟(L.M. Terman)等修訂〔比西量表〕(Binet-Simon Scale)而成的個別智量表。〔比西量表〕,原為一九○五年法國比奈(A. Binet)與西蒙(T. Simon)編製而成,主要在測量兒童的普通能,是世界上第一個個別智測驗。其後經美國高達德(Goddard)、科爾門(Kullmann)及推孟(Terman)等人的修訂,尤以推孟一九一六年所修訂的〔斯比智量表〕最著名,應用也最為廣泛。推孟後又經一九三七年、一九六○年、一九七二年及一九八三年共四次修訂,使量表更為進步,同作為測量學齡兒童智的有效工具。〔斯比智量表〕在我國已有四次修訂,分別為民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