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388 ms
共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洽聞強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廣博,強學多記。《晉書.卷七二.葛洪傳.史臣曰》:「景純篤志綈緗,洽聞強記,在異書而畢綜,瞻往滯而咸釋。」宋.蘇軾〈德威堂銘.敘〉:「貫穿古今,洽聞強記,雖專門名家有不逮。」也作「洽聞博見」。
|
羅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網羅聘請。如:「如果能將這些名家都羅聘來,還怕學術水準不能提高?」
|
雞舌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可含於口中用以去除口臭的香料。原產於南方。《野叟曝言》第二七回:「含了幾片雞舌香兒,叫了四五名家人,吩咐了說話。」
|
壽陵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
名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古代思想家論述名實問題的辯論。始於春秋時孔子正名、老子無名、墨子取實予名的爭辯。戰國時則有惠施、公孫龍的名家出現,荀子並把名辯問題,具體分析為名、辭、辯說三方面,對中國古邏輯學貢獻很大。
|
廣眾之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國,殺湣王。在位共十七年。諡湣。
(2) 尹文: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與宋鈃同時,曾遊稷下,為名家者流。主張自處於虛靜,對事物應綜核其實,提倡「見侮不鬥」、「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慾寡淺為內」。著有《尹文子》。
(3) 詎:音ㄐㄩˋ,假若、如果。〔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孔叢子.公孫龍》
|
皮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皮革工藝。在已處理的皮革上,先行描圖打稿,再以雕刻刀、木槌等工具鑿打、刻鏤出層次深淺不同的花紋,最後上色渲染,完成作品。[例]本地文化中心近期將展出多位名家的皮雕作品。
|
公孫龍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戰國時趙人公孫龍所著,六篇。其白馬論及堅白之辯,實為早期的理則學,在先秦諸子中,列為名家。
|
齊白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63~1957)名璜,字蘋生,號白石山人,湖南湘潭人。初習木工雕刻,從胡沁園、陳少蕃、王湘綺學詩畫,苦讀古文詩詞,臨摹名家字畫,其藝大進。曾任北平藝術專院教席,詩、書、畫、篆刻,彪炳藝壇。
|
堅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戰國時名家的辯論命題。參見「堅白石論」條。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