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油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西洋繪畫。用容易乾燥的油料調和顏料,在布、木板或厚紙板上繪畫。其特點是顏料有較強的遮蓋力,能充分表現出物體的真實感和色彩效果。[例]這幅油畫經古董名家鑑定確屬膺品。
林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及抗戰前後的女性命運、處境與婚姻的諸多問題,對於人物的心理刻畫有很生動的描寫。」●《城南舊事》是文壇名家林海音女士獨步文壇三十多年的經典作品。自1960年出版以來,不但在台灣暢銷不斷,在大陸也擁有廣大的讀者群。●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了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5年,本書在中國大陸搬上銀幕,電影「城南舊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大獎金鷹獎」、第十四屆「貝爾格勒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等多項大獎。●城南舊事得獎榮譽: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入選、布拉迪斯國際...
稠人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齊國,殺湣王。在位共十七年。諡湣。 (2) 尹文: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與宋鈃同時,曾遊稷下,為名家者流。主張自處於虛靜,對事物應綜核其實,提倡「見侮不鬥」、「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慾寡淺為內」。著有《尹文子》。 (3) 詎:音ㄐㄩˋ,假若、如果。〔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孔叢子.公孫龍》
襲人牙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拾人牙慧」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晉朝的韓康伯從小就聰明懂事,很得舅舅殷浩的疼愛,《晉書.卷七五.韓伯列傳》就記載了一段殷浩稱讚韓康伯的話:「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意思是說韓康伯雖年輕,卻自視甚高,果然是同輩中最為出色的。殷浩就像一般的長輩,除了愛護康伯之外,同時也期望他不要仗著聰明就驕傲自大。有一次他看到康伯在言談間流露出一副學問淵博的樣子,就說:「康伯自以為學問淵博,其實連我言談中的智慧都未嘗得到。」殷浩對《老子》、《周易》頗有研究,是當時候的清談名家。對後生晚輩的狂妄甚不以為然。後來「拾人牙慧」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蹈襲他人的言論或主張。
公孫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1)(西元前498~?)字子石,春秋時楚人。為孔子弟子。見《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公孫龍傳》。(2)字子秉,戰國時趙人。生卒年不詳。有白馬非馬及堅白異同之辯,平原君禮遇甚厚,所著書稱《公孫龍子》,列於名家
經典之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製作美善,足以流傳久遠,為後世典範的作品。如:「這張唱片收集許多名家的經典之作,值得收藏。」
詹宏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 創意人:創意思考的自我訓練▪ 2000 2001年文學漫遊▪ 2001 揮灑快樂香水:感染12位名家的生命熱情▪ 2002 詹宏志私房謀殺▪ 2006 人生一瞬▪ 2008 綠光往事▪ 2009 偵探研究:Study in Detective 電影作品▪ 1991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A Bright Summer Day▪ 1981 《1905 年的冬天》▪ 1989 《悲情城市》 A City of Sadness▪ 1993 《只要為你活一天》 Treasure Island▪ 1993 《戲夢人生》 Th...
朱少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定會想再翻到開始、重看一遍!」 著作《傷心咖啡店之歌》、《燕子》、《地底三萬呎》 評價  受到台灣名家吳淡如、馬森、楊小雲等的激賞,一鳴驚人,被馬森譽為「天生的作家」,又因為其作品中迷惘、憂傷的主題和素雅、優美的語言,而被讀者稱之為「台灣的村上春樹」。  1999年,朱少麟完成第二部長篇小說《燕子》,一出版也立即引起轟動,發行了10萬冊,並成了一個出版現象。在台灣一般發行5萬冊就屬於暢銷書作家,而用純文學的寫作方法創作的小說卻發行到10萬冊,這簡直就是出版界的一道風景。更具傳奇性的是,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燕子》之後,朱...
古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傳統路子,頂多加上幾句文藝腔,並無特別過人之處。這一時期古龍寫作態度跡近兒戲,新作隨開隨拋,惟偶為名家(如臥龍生、諸葛青雲)代筆,卻幾可亂真,足見本身確具實力,尚未激發。1962年發表《劍氣書香》、《失魂引》等早期諸作,文情不俗,乃漸有起色,然基本上仍未能突破創新。1963年受到陸魚《少年行》之啟示,發現「新型武俠」大有可為,遂亦逐漸改變傳統筆法,陸續作《孤星傳》與《湘妃劍》等書,試圖走出一條新路。1964年,完成他第一階段的壓卷之作《浣花洗劍錄》,文情跌宕,饒有詩意,漸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風格,嶄露頭角。 創作理念及代...
邯鄲之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邯鄲學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莊子.秋水》有一段戰國時名家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的對話。公孫龍認為自己通達事理,博聞善辯。但當他聽到莊子的言論卻覺得困惑,無法理解,於是問魏牟是否是因自己的學識不足?魏牟則以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見識淺薄,眼界狹小,所以無法通曉莊子言論玄妙之處。就算花工夫去學習,也只能學得皮毛。因此勸公孫龍別再試圖理解,免得到了最後不但不能學得莊子的學問,反而喪失了自己原有的學問,就像戰國時燕國有位年輕人,因為羨慕趙國首都邯鄲人走路的姿態,所以前往學習。結果不但沒學成邯鄲人走路的美姿,連自己原來的步法都忘了,最後只有爬著回去。後來「邯鄲學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