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9.039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賓朋滿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高朋滿座」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據《全唐文.卷一八一.王勃》引)1>雄州霧列,俊彩星馳。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都督閻公之雅望,棨戟遙臨;宇文新州之懿範,襜帷暫駐。十旬休暇2>,勝友如雲。千里逢迎,高朋滿座。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魏書.卷七一.夏侯道遷列傳》。 (2) 十旬休暇:十日為一旬。唐朝制度,做官者遇到旬日就休假,時稱「休沐」。〔參考資料〕 《魏書.卷七一.夏侯道遷列傳》道遷雖學不淵洽,而歷覽書史,閑習尺牘,札翰往還,甚有意理。好...
懷才不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懷才不遇」之典源,提供參考。 ※《喻世明言.卷五.窮馬周遭際賣媼》話說大唐貞觀改元,太宗皇帝仁明有道,信用賢臣。文有十八學士,武有十八路總管。真個是:鴛班濟濟,鷺序彬彬。凡天下有才有智之人,無不舉薦在位,盡其抱負,所以天下太平,萬民安樂。就中單表一人,姓馬名周,表字賓王,博州茌平人氏。父母雙亡,一貧如洗;年過三旬,尚未娶妻,單單只剩一身。自幼精通書史,廣有學問,志氣謀略,件件過人。只為孤貧無援,沒有人薦拔他,分明是一條神龍困于泥淖之中,飛騰不得。眼見別人才學萬倍不如他的,一個個出身通顯,享用爵祿1>,偏則自家懷才不遇,每日鬱鬱自嘆道:「時也,運也,命也。」一生掙得一副好酒量,悶來時...
王天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於名士之林。」1931年,赴上海,就讀國醫學院,因遇一二八松滬戰役,輟學返鄉,因此,最高學歷為「公學士」——公學校畢業之意,並不影響他在事業及文學上之成就。自日本輟學歸來後,擔任興業信用組合(今三信)及「台灣新民報」總經銷兼通訊記者。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警加緊搜捕異議份子,在東港事件之後,又泡製旗後事件,王天賞在該事件被捕繫獄一年,作「幽窗集」述獄中心情。戰後,被任命為高雄市教育科長兼社會課長,兼任「國聲報」(高市府接收日產南報商事社廠房改辦之官報)發行人兼社長。旋遭排擠,以出身寒微、學歷不高,194...
典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記載古代典章制度的重要圖書。《文選.孔安國.尚書序》:「乃秦始皇滅先代典籍,焚書坑儒,天下學士逃難解散。」《三國演義》第一三回:「百官宮人,符冊典籍,一應御用之物,盡皆拋棄。」
殫思極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世界。白居易仕宦生涯的前期,可說是一帆風順,二十九歲便登進士,三十二歲任校書郎,後來又被拔擢為翰林學士。在這個時期,白居易有感於自身所見所聞,故深有經世濟民的使命感,〈策林〉七十五篇就在此時寫成。文中白居易針對當時經濟、政治、軍事、文教各方面的弊端提出改革意見,大聲疾呼統治者應以天下之心為心,以百姓之欲為欲。而為表明冒死獻言之心,文章起始處先提了漢代朱雲的事跡。朱雲為西漢人,成帝時上書求見皇帝,當著眾臣之前,斥責以帝師升任丞相的張禹為佞臣。成帝大怒,命人將朱雲拖出去,但他死命地攀著殿裡的欄杆,即使欄杆折毀,仍大聲地說出諫言。事過之後,有人要更換折斷的欄杆,成帝命人將其保留,用以表彰這位忠貞剛...
劉大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年(1729年)、十年,兩次參加考試都登副榜。乾隆六年(1741年),由方苞薦舉應博學鴻詞科,被大學士張廷玉壓制落選。張後知大櫆同邑,深惋惜。乾隆十五年,張廷玉特舉其參試經學,又未被錄取。大櫆60歲後為黟縣教諭。幾年後告歸,居樅陽江濱不再出遊,以文學教授生徒。 文學觀點 大櫆師事方苞,深得方苞的推許;他又是姚鼐的老師,故為“桐城派三祖”之一。大櫆雖出方苞之門,但文風不同,方苞深於經學,對文章提倡義法,用筆嚴謹,簡明確切;大櫆兼重古文的神韻,博採《莊》、《騷》、《左》、《史》、韓、柳、歐、甦之長,才氣雄放,波瀾壯闊。形...
心靈福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福至心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根據文獻記載,宋朝吳參政任職翰林學士時,常常起草典章制度呈給歐陽修看,歐陽修認為他寫得很好,因此開玩笑的說:「君福至心靈。」意思是:吳參政你運氣來時,思維突然變得靈敏起來。後來「福至心靈」就用來形容運氣來時,心思突然變得靈敏起來。
略知皮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識淺薄,僅知大概。《鏡花緣》第一七回:「才女才說學士大夫論及反切尚且瞪目無語,何況我們不過略知皮毛,豈敢亂談,貽笑大方!」
三國演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演義》,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作者一般被認為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根據歷史事實改編之小說。演義以史為據,以儒家思想為本,強調「忠義」;著重描寫戰爭,講述漢末黃巾之亂至魏、蜀漢及吳三國鼎立,到西晉統一百餘年間歷史,刻畫了眾多英雄人物。該書敘事「據正史,采小說,證文辭,通好尚。」[2]虛實結合,曲盡其妙。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有言曰:「演義一書之奇,足以使學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傑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院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師資培訓中心通識教育中心應用英文系智慧財產權研究所文化事業發展系體育室不分系學士班機電學士班電資學士班工程科技學士班創意設計學士班高職生不分系繁星班(僅2007年度)高職生不分系菁英班(僅2007年度)產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