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獨學孤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無人可切磋,學識有限。語本《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
涇渭自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
|
良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善於冶金鑄鐵的人。《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南朝梁.簡文帝〈求寧國臨城二公入學表〉:「臣聞瞻彼緝孤,既次良冶,相諸筍玉,猶符他山。」
|
化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化人民。《禮記.學記》:「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漢.王充《論衡.效力》:「化民須禮義,禮義須文章。」
|
繼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承續前人的志意。《禮記.學記》:「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
箕裘之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時代變遷,實體的禮俗早己不合現代實用,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與理念,卻仍可作為後世的參考。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能夠繼承父業,亦用於比喻能繼承師業。
|
棋布星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高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秋天。唐.徐堅《初學記.卷三.歲時部.秋第三》引南朝梁.元帝《纂要》:「秋曰白藏,亦曰收成、亦曰三秋、九秋、素秋、素商、高商。』」
|
四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虞、夏、商、周四個朝代。《禮記.學記》:「三王四代唯其師。」漢.鄭玄.注:「四代,虞、夏、殷、周。」
|
不加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字旁用筆加一黑點,表示不要。所以點是點除,即刪改的意思。〔參考資料〕 ■漢.張衡《文士傳》(據《初學記.卷一七.聰敏》引)吳郡張純,少有令名,嘗謁鎮南將軍朱據,據令賦一物然後坐。純應聲便成,文不加點。■《南史.卷三九.劉孺列傳》孺少好文章,性又敏速,嘗在御坐為〈李賦〉,受詔便成,文不加點。梁武帝甚稱賞之。後侍宴壽光殿,詔群臣賦詩。時孺與張率並醉,未及成。帝取孺手板題戲之曰:「張率東南美,劉孺洛陽才,攬筆便應就,何事久遲回。」其見親愛如此。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