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59 ms
共 1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雷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雷鳴的聲音。唐.徐堅《初學記.卷二.霽晴第八.詩》引南朝梁.簡文帝〈開霽〉詩:「雷音稍入嶺,電影尚連城。」
|
洪濤駭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驚濤駭浪」之典源,提供參考。 三國魏.王粲〈浮淮賦〉(據《初學記.卷六.淮第五.賦》引)從王師以南征兮,浮淮水而遐逝;背渦浦之曲流兮,望馬邱之高澨;泛洪櫓于中潮兮,飛輕舟乎濱濟;建眾檣以成林兮,譬無山之樹藝。於是迅風興濤,鉦鼓若雷;旌麾翳日,飛雲天迴。蒼鷹飄逸,遞相競軼。凌驚波以高鶩1>,馳駭浪而赴質2>,加舟徒之巧極,美榜人3>之閑疾4>。白日未移5>,前驅6>已屆7>。群師按部,左右就隊,軸轤千里,名卒億計。運茲威以赫怒,清海隅之蔕芥,濟元勳於一舉,垂休績於來裔。 〔注解〕
(1) 高鶩:凌高疾馳。鶩,音ㄨˋ,通「騖」,疾馳。
(2) 赴質:奔赴目標。質,箭靶,引申為目標。...
|
中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隔年。《禮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
|
三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台北:皇冠,1985年。《隨想》台北:皇冠,1985年。《我的寶貝》台北:皇冠,1987年。《鬧學記》台北:皇冠,1988年。《滾滾紅塵》台北:皇冠,1990年。《親愛的三毛》台北:皇冠1991年[參 28]。《我的快樂天堂》1993年1月初版《高原的百合花》台北:皇冠,1993年[參 28]。《我的灵魂骑在纸背上》2001年1月初版《給柴玲的一封信―漂泊的路怎麼走》。(《聯合報‧聯合副刊》1990年4月7日)。《歡喜》。(《談色》心岱主編,台北:漢藝色妍文化事業,1989年4月)。《讀書與戀愛》。(《當我20》,台...
|
涇渭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涇渭分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涇水是渭水的支流,源出甘肅省而流入陜西省注入渭水,《詩經.邶風.谷風》中說:「涇以渭濁,湜湜其沚。」意思是說涇水和渭水,各有清濁,在涇水注入渭水時,仍然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在《初學記.卷六.涇水九.敘事》引《辛氏三秦記》及《山海經注》提到:「涇水出安定朝郡縣西幵頭山,……與渭水合流三百里,清濁不相雜。」由此可見,自古即有涇、渭之清濁不相雜的說法,然而古時對於涇、渭二河的清濁,一直存在兩種說法,一說涇清渭濁,一說涇濁渭清。清末學者譚嗣同對此做過仔細的觀察,認為河水的清濁,是隨著季節時序而改變的,他在《石菊影廬筆識.學篇》中說:「留心覘之,夏秋二水皆濁,...
|
三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時天子有靈臺、時臺、囿臺,合稱為「三臺」。唐.徐堅《初學記.卷二四.臺第六.敘事》:「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
|
不墮箕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時代變遷,實體的禮俗早己不合現代實用,但是其中所蘊含的智慧與理念,卻仍可作為後世的參考。在《禮記.學記》中提到,古時候好的鐵匠的兒子,必須先學習縫合袍裘、獸皮,做為日後學習鑄冶鐵器的基礎;而一個製造弓箭的能手,他的兒子要先學習用竹子、柳條來編製畚箕,為學習造弓奠下根基。如此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學習,後代子孫自然能夠學會前人的技術,並發揚光大。後來「克紹箕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能夠繼承父業,亦用於比喻能繼承師業。
|
考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核、考試。《禮記.學記》:「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儒林外史》第六回:「二人聽這話,心裡明白,不講考校的事了。」
|
小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小有成就。《禮記.學記》:「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
嘉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味的食品。《禮記.學記》:「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也作「嘉殽」、「嘉餚」。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