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406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感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至誠通達而獲得回應。唐.韓愈〈謁衡廟遂宿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
睢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仰目而視。《文選.張衡.西京賦》:「緹衣韎韐,睢盱拔扈。」唐.韓愈〈謁衡廟遂宿寺題門樓〉詩:「廟令老人識神意,睢盱偵伺能鞠躬。」
遍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處都到過。《南史.卷七六.隱逸傳下.陶弘景傳》:「始從東陽孫游受符圖經法,遍歷各山,尋訪仙藥。」
裔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代的子孫。《左傳.襄公十四年》:「惠公蠲其大德,謂我諸戎,是四之裔胄也。」
擲地之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作出文采華美、音韻鏗鏘的文章的人才。參見「擲地作金石聲」條。宋.王禹偁〈重修北廟碑奉敕撰并序〉:「慚非擲地之材,有玷他山之石。」
安若泰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太山:即泰山。起於山東省膠州灣西南,橫亙省境中部,盡於運河東岸。主峰在泰安縣北,為五中的東。 (4) 臻:音ㄓㄣ,至、到達。〔參考資料〕 漢.枚乘〈上書諫吳王〉(據《漢書.卷五一.賈鄒枚路傳.枚乘》引)枚乘字叔,淮陰人也,為吳王濞郎中。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曰:……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縣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馬方駭鼓而驚之,係方絕又重鎮之;係絕於天不可復結,隊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髮。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脫。必若所欲為,危於絫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太山。今欲極天命之壽,敝無窮之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
默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出聲音,在心中禱告。唐.韓愈〈謁衡廟遂宿寺題門樓〉詩:「潛心默禱若有應,豈非正直能感通?」《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小娥)晨昏隨著淨悟做功課,稽首佛前,心裡就默禱祈求報應。」
真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真理、真諦。唐.盧藏用〈衡十八高僧序〉:「然而年代悠邈,故老或遺,真詮緬微,後生何述。」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落帆追宿昔,衣褐向真詮。」
百丈懷海禪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20~814) 唐代禪宗高僧,我國禪宗叢林清規之制定者。福州長樂(福建)人,俗姓王(一說姓黃)。以師之後半生皆住於洪州百丈山(江西奉新),故世稱百丈禪師。自幼即喜遊訪寺院,年二十,從西山(廣東潮安)慧照出家,後從南之法朝律師受具足戒,未久至安徽廬江浮槎寺研讀經藏。於大曆初年 (766) 頃,聞馬祖道一禪師在南康(位於江西)豎立南禪法幢,師遂前往投其座下,遂得道一之印可。與西堂智藏、南泉普願同入祖室,各有擅長,時稱馬祖門下三大士。後出主新吳(江西奉新)百丈山,自立禪院,制訂清規,率眾修持,實行僧團之農禪生活。嘗曰 (...
後來之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雋,傑出、優秀。「後起之雋」即「後起之秀」。見「後起之秀」條。01.明.袁宏道〈答王繼津大司馬書〉:「蘭孫丰標立,後來之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