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01 ms
共 129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順從、不跟隨、不聽信。《三國演義》第一一回:「只是曹孟德與我無讎,當先遣人送書解和。如其不從,然後起兵。」《紅樓夢》第九回:「先是秦鐘不肯,當不得寶玉不從,只叫他兄弟,或他的表字鯨卿,也只得混著亂叫起來。」
|
未知適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適」,古音ㄉ|ˊ。「未知適從」猶「無所適從」。見「無所適從」條。01.宋.黃庭堅〈策問三道〉其二:「今三家並行,未知適從,或謂當有廢舉,以定諸儒之論。」
|
從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選擇所能給與的最優惠的條件。多用於指撫恤或封賞。如:「從優撫恤」。
|
從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附祭。《新唐書.卷一五.禮樂志五》:「孔子為先師,顏回、左丘明以降皆從祀。」《元史.卷七六.祭祀志五》:「皇慶二年六月,以許衡從祀。」
2.陪祭。南朝梁.劉孝威〈謝南康王饟牛書〉:「從祀甘泉,方無假於丞相。」《元史.卷七二.祭祀志一》:「臣下從祀,冠服歷代所尚,其制不同。」
|
依從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從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奧斯貝(D.P. Ausubel)的人格理論。主要論點是:個人的自我發展,在兒童期是認同父母親,到了青少年期則認同同儕團體。其目的在獲得更多的安全感、認可及需求的滿足。
奧斯貝的依從理論,認為雙親在養育子女的互動過程中,從幼兒期、兒童期、直到青少年期。個體的自我發展從幼兒期的絕對依賴父母,逐漸發展到青少年後期相當的獨立自主。從依賴到獨立自主的發展過程中,以步入青春期時,親子衝突最為明顯而強烈。親子衝突要到青年晚期才會逐漸緩和,尤其到了雙親認識到並接受子女的獨立自主與責任時,這種親子衝突才告終了。這時已進入成人期。因此奧斯貝認為青少年期是兒童期到成人期之間... |
草偃風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在上位者以德化民。參見「風行草偃」條。南朝梁.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上之化下,草偃風從。」
|
脅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被迫而相從。《書經.胤征》:「殲厥渠魁,脅從罔治。」《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一時迫於脅從,豈所得已?」
|
言聽行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論說話、行事均受人聽從。形容極具威望。《鶡冠子.道端》:「聖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聽行從,近親遠附,明達四通。」
|
從井救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跳到井裡,去救落井的人。語本《論語.雍也》:「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比喻做損己而無益於人的事。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齣:「圓老一段好意,也還不可激烈;我雖至愚,亦不肯從井救人。」《鏡花緣》第七一回:「即使草木有靈,亦決不肯自戕其生,從井救人。」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