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9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餐風宿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野外生活或行旅的艱苦。也作「露宿風餐」。
風餐水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野外生活或行旅的艱苦。明.沈受先《三元記》第一六齣:「天寒歲暮,風餐水棲,只為利韁名鎖,父子各東西。」也作「風餐水宿」。
捉襟露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捉襟見肘」的意思是說人所穿的衣服完全破爛,才抓住衣襟免於露胸,又露出了手肘。《莊子.讓王》篇載:曾子在衛國的時候,十年都沒有添製新衣,要把帽子戴正,帽帶就斷了;抓住衣襟,手肘又露了出來;穿上鞋子,腳後跟又鑽了出來;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後來「捉襟見肘」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衣衫破敗,生活困窘,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四回:「攤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紀約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見肘的夏布長衫。」《韓詩外傳》卷一則提到孔子的學生原憲過著貧苦的生活,「振襟則肘見」,但卻自得其樂,沉浸在求學、求道的快樂中。其中「振襟肘見」一語,跟「捉襟見肘」...
行尸坐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求學也不辭路途遙遠。他用茅草編成小草屋,削尖荊木做成筆,在樹上刻出汁液當做墨汁,刻苦地習文寫字,在艱苦的環境下苦讀而有所成就。他在臨終時告誡門徒說:「一個人如果好學,就算死了,也好像還活著一樣。不學習的人,即使他還活著,卻只是個會走動而沒有魂魄的軀殼一樣,徒具形骸而無所作為的人。」後來「行屍走肉」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徒具形骸,毫無生氣,庸碌無為的人。
精衛銜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憤,立志報仇。然而,東海是如此的深廣,精衛鳥是如此的弱小,所以又可借「精衛填海」來比喻意志堅定,不懼艱苦
心腸鐵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鐵石心腸」之典源,提供參考。 《魏武故事》(據《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領長史1>王必2>,是吾披荊棘3>時吏也。忠能勤事,心如鐵石,國之良吏也。蹉跌久未辟之,捨騏驥而弗乘,焉遑遑而更求哉?故教辟之,已署所宜,便以領長史統事如故。 〔注解〕 (1) 領長史:領,兼理。長史,職官名,漢代丞相和將軍府等皆設有長史官,相當於現在的祕書長或幕僚長。 (2) 王必:?∼西元218,東漢末人,曹操故吏,領丞相長史。後因太醫令吉本等人反操,與嚴匡起兵討伐,中箭而死。 (3) 披荊棘:劈斬荊棘,比喻在創業的過程中克服艱苦
苦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苦粗雜的事務。《淮南子.齊俗》:「是以士無遺行,農無廢功,工無苦事,商無折貨。」
困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艱苦。漢.劉向《新序.卷四.雜事》:「常思困隘之時,必不驕矣。」
跋涉山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走長遠路途的艱苦。宋.錢易《南部新書.丙》:「卿等學富雄詞,遠隨鄉薦,跋涉山川,當甚勞止。」也作「跋山涉川」、「跋山涉水」。
鏖兵赤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比喻艱苦作戰,獲取勝利。參見「赤壁鏖兵」條。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一折:「幼習兵書苦用功,鏖兵赤壁顯威風,曹劉豈是無雄將,只俺周郎名振大江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