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0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所隱避的事物。《新唐書.卷九六.房玄齡傳》:「朕論公等功,定封邑,恐不能盡,無有諱,各為朕言之。」
2.表示避稱尊長名字的用語,用法如:「父諱○○」、「母諱○○」。也可用來代指尊長的名字。如:「名諱」、「上諱」。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子厚諱宗元,七世祖慶。」《儒林外史》第三回:「捷報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
|
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聽任、隨意、不加限制。如:「儘管」、「儘看」。宋.楊萬里〈夜聞風聲〉詩:「作寒作暑無處避,花落花開儘他意。」
|
螳臂當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曰:「此是螳蜋也。其為蟲知進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輕就敵。」莊公曰:「以為人,必為天下勇士矣。」於是迴車避之,而勇士歸之。
|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指自然界給人們造成災害,人們尚能逃避而生存;但人們自作的罪孽,卻是無法逃避懲罰的。《孟子.公孫丑上》:「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
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女子出嫁稱為「歸」。《詩經.周南.桃夭》:「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宋.辛棄疾〈鵲橋仙.松岡避暑〉詞:「東家娶婦,西家歸女。」
|
休戚與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語.周語下》曾提到一段故事: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而避難到周王室,擔任單襄公的家臣。他當時雖然年紀輕,但卻為人忠厚,做事合於義理,即使遠走他鄉,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總是跟著感到悲傷;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前途光明無限,因此在病重的時候,叮嚀兒子單頃公說:「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不忘其本,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繼承王位,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後來,晉國發生叛亂,厲公被殺,...
|
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退避、隱藏。如:「屏居」、「屏跡」。宋.王安石〈答孫莘老書〉:「丘園自屏,煩公遠屈,衰疾不獲奉迓。」
|
三顧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打著「復興漢室」名號起兵的劉備,在屯田新野時,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於是前去拜訪,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了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不顧身分,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
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世事無常,有聚必有散,分離是不可避免的。如:「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鳳凰花開,驪歌又起,同學們互道珍重,各奔前程。」也作「天下無不散的筵席」。
|
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8.躲避。如:「讓開,車來了。」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