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954.9482 ms
共 104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模稜兩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摸棱兩可注音︰ㄇㄛˊ ㄌㄥˊ ㄌ|ㄤˇ ㄎㄜˇ漢語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釋義︰即「模稜兩可」。見「模稜兩可」條。
01.宋.魏了翁〈太常博士知紹熙府朝散郎王聘君墓誌銘〉:「聽其言汪洋汗漫而可樂,察其意避就回曲而不根,此摸棱兩可之論也。」 參考詞語︰模棱兩可注音︰ㄇㄛˊ ㄌㄥˊ ㄌ|ㄤˇ ㄎㄜˇ漢語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釋義︰即「模稜兩可」。見「模稜兩可」條。
01.《明史.卷二○八.余珊列傳》:「飾六藝以文奸言,假周官而奪漢政。堅白異同,模棱兩可。」 參考詞語︰含糊兩可注音︰ㄏㄢˊ ㄏㄨˊ ㄌ|ㄤˇ ㄎㄜˇ漢語拼音︰hán hú liǎng kě釋...
|
桎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腳鐐手銬。古代拘繫犯人的刑具,戴在腳上的稱為「桎」,戴在手上的稱為「梏」。後引申為束縛人的事物。[例]他過慣了閒雲野鶴,無拘無束的生活,視官場為桎梏,避之惟恐不及。
|
三人成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戰國策.魏策二》載,戰國時代,各國彼此互相攻伐,往往造成國勢衰弱,民不聊生。有些國家為了避免長年戰爭,便和其他國家簽訂友好條約,互相結為同盟,不再互相攻打。為了表示自己絕對會信守諾言,還會將自己國家的太子送到對方國家作為人質。在這種情況下,魏國的太子便被送往趙國作人質,魏王還派大臣龐葱隨行。龐葱知道朝廷之中經常有謠言中傷自己,這次前往趙國也不知道何時才會回來,他害怕魏王會聽信這些謠言,就在臨行之前去找魏王,說道:「大王,如果今天有一個人告訴大王,大街上出現了一隻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不會相信。」龐葱又問:「如果有第二個人說大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會相信嗎?」魏王回答:「那我就會半...
|
以訛傳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訛,錯誤。以訛傳訛指將不實的言論繼續傳播下去。[例]這件事在沒有證實之前,不要聲張出去,以避免以訛傳訛。
|
瓜田李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 」
02.《福惠全書.卷三.蒞任部.申繳門簿》:「愚謂:折柳樊圃,良士瞿瞿;李下瓜田,君子所避。」
|
墨守成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郭脩所害。卒謚敬。禕,音|。
(3) 諸葛: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國蜀漢琅琊人。避亂荊州,劉備三訪其廬乃出。為人足智多謀,忠心耿耿。曾敗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與魏、吳成鼎足之勢。劉備歿,輔助後主劉禪,封武鄉侯。志在攻魏以復中原,乃東和孫權,南平孟獲,與魏長期爭戰,後鞠躬盡瘁,卒於軍中,諡號忠武。
(4) 無虞:沒有憂患、顧慮。
|
蚍蜉撼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一三.史通》:「要之蚍蜉撼樹,言匪由衷,柳翳隱形,志在避禍,千載之下,必有心知其意而莫逆者。」
|
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趨近、靠近。如:「避重就輕」、「就近照顧」。《易經.乾卦.文言曰》:「水流濕,火就燥。」唐.孟浩然〈過故人莊〉詩:「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
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避諱、忌諱的事。如:「入國問禁」、「時禁」。漢.王充《論衡.譏日》:「衰世好信禁,不肖君好求福。」
|
心曠神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kuàng shén yú釋義︰猶「心曠神怡」。見「心曠神怡」條。
01.清.薛福成〈白雷登海口避暑記〉:「於斯之際,蠲煩滌囂,心曠神愉,竊意世間所謂神仙者之樂,不是過也。」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