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古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從前、昔日。如:「古早味」、「古早的人都較有人情味。」
趙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72),稱母病辭官歸里,主講揚州安定書院,潛心讀書。乾隆五十二年(1787),台灣發生林爽文事件,浙總督李侍堯邀請趙翼入幕商研;當時台灣鎮總兵柴大紀欲從嘉義突圍內渡。趙翼恐棄守城池易引發連鎖反應,力勸督封還此旨;不久,乾隆命欽差大臣福康安率兵援台,遂能與守台官兵裏應外合。 文學思想 長於文學與史學,其詩名聞於全國,與袁枚、蔣士銓齊名,合稱"乾隆三大家"。他論詩也重"性靈",主創新,與袁枚接近。他反對明代前、後七子的複古傾向,也不滿王士禛、沈...
出頭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露出頭來的日子,比喻脫離困苦的環境。如:「經過幾年的辛苦經營,終於出頭天了!」
陳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 陳陶(約812年—885年),字嵩伯,號三教布衣。宣宗大中時,遊學長安,後旅泊贛、皖、、蘇、浙諸地,留下大量詩作,或抒寫壯志,或拜謁官吏,或寄贈友人,或遊歷名勝,或寄託鄉情。但作為追逐功名的知識分子,因不得志,鬱鬱不歡,漸漸“消磨世人名利心,淡若岩間一流水”(《贈野老》),甚至心灰意倦,“無因得似滄溟叟,始憶離巣已倦飛”。南唐時,隱居洪州西山,不知所終。陳陶留有詩集十卷,已散佚,後人輯得《陳嵩伯詩集》二卷,編入《全唐詩》。 觀點 晚唐時期,中央王朝在宦官專政、朋黨交爭的局...
鄭成功攻占台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忠孝伯招討大將軍罪臣國姓」之名抗清。在1650年頃,他的勢力據守廈門、南澳、泉州、同安一帶,許多南的貧農紛紛加入他的行列。到了1658年,他已經擁有戰船3000艘,兵力17萬人。為了籌措龐大的軍費,鄭成功不僅延續過去他父親控制海權的海上霸業,而且更加緊繃大國際貿易的範圍及對象。他的商船來往於日本、大員、巴達維亞以及其胎東南亞各地,並進行三角轉口貿易。至少在1654年以前,鄭成功已在杭州和下們分別設立「山路五商」及「海路五商」,專門從事國內外貿易。1654~1655期間,鄭氏所屬的貿易船,約佔當時全中國船的74%,因...
車鼓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由大陸花鼓結合臺灣當地的音樂和表演形式,演變成的歌舞小戲。表演不限場地大小,角色造型亦無嚴格限制。演員以小丑和小旦為基本表演組合,有時另加副旦,或數組輪番演出。戲目取材於民間故事,音樂主要是南流行的一些民歌小調,如〈桃花過渡〉、〈五更鼓〉、〈牽紅姨〉等。如:「這次的國慶晚會安排了車鼓陣等民俗技藝表演。」也作「車鼓弄」。
鄭經建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率部眾降清。1663年10月,清軍聯合荷蘭部隊圍攻金門、廈門,鄭軍節節敗退。1664年3月,鄭經放棄南沿海各島,全面撤兵退守台澎。這次退守台灣,可說是正式所代表的男名抗清勢力的總撤退,不僅政經所管轄的部隊、官員都撤入台灣,明朝的縉紳遺老,也都隨鄭經來台,此批入台總人數約僅7000人左右。鄭經入台當年,旋即將東都改為東寧,並將原來的天興縣、萬年縣升為「州」。他說他不是不能戰,而是「不欲重苦沿海吾民,故效張仲堅遠絕扶餘,不與中土爭衡。」鄭經也自稱「東寧國王」,西洋人稱它叫做「The king of tyawan」,1670...
王金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誼幼兒文學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中國時報開卷板十度十大好書最佳童書獎,聯合報年度最佳兒歌獎。 著作南語兒歌:紅龜粿、指甲花、點心攤、肥豬齁齁叫書《紅龜粿》(1991,信誼)套書《指甲花-台語創作兒歌》(1994,信誼)合著《月兒亮花滿天創作兒歌集》(1995,信誼)《肥豬齁齁叫—新創台語兒歌》(1999,格林文化)繪《草地女孩》(小兵)《烏龜飛上天》(企鵝)《禮物》《玩什麼》 創作觀點願把更多美好、有趣的事物與經驗,寫或畫下來與大朋友、小朋友分享。 連結參考網站:王金選漫畫教室 http://www.comicart...
畬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浙、粵、贛、皖五省八十多個縣的山區中。畬語是畬族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今多使用當地的客家話。主要從事農業,以產茶著稱。手工業以細篾斗笠聞名。行一夫一妻制。婦女有財產繼承權,地位較男子為高。
汕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南臨南海,北濱韓江口的城市。為西、粵東出海的要道,華僑來往的大口岸,位於潮汕鐵路的終點,交通便利,商務繁盛。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