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打擊樂器。又稱小軍身由木材或金屬製成,面直徑大於筒深,上下面蒙上皮革。在非敲擊面緊貼一排響弦,以煞住皮的震動,使音色清脆,響弦另有調節鬆緊的螺絲,以備適度調節音響。演奏時以兩根木槌敲擊面發音,為樂隊中常用的打擊樂器。
達拉布卡;高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中東地區重要民俗樂器之一,為高腳杯狀,在伊朗稱「達拉布卡」;在伊拉克稱「塔伯」(tabl)。技巧出眾的民俗樂師可使用「達拉布卡」擊出冷默或充滿感情的兩極不同格調的音色;或設計各種形式的節奏,以配合當地多樣的民俗樂或舞蹈。
《The JVC Anthology of World Music and Dance》.
兩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吹,古代儀仗隊合奏的音樂。兩部吹指南朝齊孔稚珪對宅庭中之蛙鳴不僅不厭煩,反美稱其為「兩部吹」。典出《南齊書.卷四八.孔稚珪傳》。後以喻指蛙鳴。
吹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古代掌管吹樂舞機構。中國歷代皆設有專人負責吹樂。周朝(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56)時,設有人之職官,主掌六四金之音。漢(西元前206∼西元220)有黃門吹,屬少府管轄。晉(西元265∼西元420)有吹令、吹丞。隋(西元581∼西元618)在太常寺下有吹令、吹丞,除掌管吹樂外,並兼管大儺、百戲、樂人及樂人服裝。唐朝(西元618∼西元907)設吹署,屬太常寺管轄,並有吹令、吹丞擔任正副首長,其下又有府、吏、樂正、典事及掌固等職官。北宋(西元960∼1127)時,改稱吹局。其主要工作為掌管鹵簿(儀仗)為主;擔任皇帝出巡、皇后及太子等人之儀仗。皇帝出巡時有大駕、法駕...
《周禮.卷十二、卷二十九》、《後漢書.百官志》、《晉書.職官志》、《隋書.音樂志》、《舊唐書.卷二十四》、《宋史.卷一百四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樂曲名,一、日本宮廷雅樂舞樂名稱之一。係雜樂,左方舞樂。舞者二人,第一人胸前掛一面壹,第二人胸前一面二,手持捊。舞樂順序:一、〈平調調子.音取〉;二、〈當曲〉(《裹頭樂》);三、〈重吹〉,最初以太,其次為三管助奏,舞者邊擊胸前所掛之,邊退場。二、據說此舞係中國古代天子祭神之舞樂,但缺少具體文獻,姑存其說。
《舞樂圖說》、《雅樂》。
蟲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類蛙蟲和鳴,如同有人唱歌、有人伴奏般。如:「下過雨的黑夜,蛙蟲吟,好不熱鬧。」
仔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燈籠。以細竹或鐵絲做成形的骨架,外表糊上紗或紙,或以塑膠做成,以蠟燭或電燈做為光源。可提在手上或掛在屋簷下,作為照明用具或裝飾品。
潮州大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潮州大鑼是廣東潮州地方潮州音樂的一種,是與室內樂有別的一種「廣場」樂。潮州大鑼若以嗩吶領奏,就稱為嗩吶大鑼,樂隊中最多的就是鑼與,包括大、大鈸、小鈸、大斗鑼、吮鑼、九仔鑼等。由曲目來分,大抵有兩大類:牌子套曲鑼與長行套曲鑼。前者大多描述歷代征戰的歷史故事,例如〔十八寡婦征西番〕,而後者兼取材民間小曲,富鄉土文化特色,如〔拋網捕魚〕。
  在潮陽地區,又有笛子領奏的笛套大鑼。除了笛子之外,打擊樂器的編組,與嗩吶大鑼類似,但常加上管、簫、笙等樂器,曲目中著名的有〔四大景〕、〔兒歡〕等。
  潮州大鑼的特色,除了富有潮州、潮陽的地區色彩外,曲子常常是一整套...
鼕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時街角懸,於夜間敲擊,可用來防備盜竊。《新唐書.卷九八.馬周傳》:「先是,京師晨暮傳呼以警眾,後置代之,俗曰:『鼕鼕』。」
囊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飽滿的樣子。《文明小史》第四九回:「看見皮鞄籐籃之類,囊囊的裝著許多東西。」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