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卷旗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捲起兵旗,停止敲打戰。比喻停止爭戰。清.孫郁《繡幃燈.公討》:「須等那不賢之婦親口道允,我等才卷旗息,暫寬一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鄉村迎神賽會所扮演的雜戲。也稱為「村里迓」、「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夜間報更的聲。宋.蘇軾〈夜過舒堯文戲作〉詩:「先生骨清少眠臥,長夜默坐數更。」《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細聽樵樓更已打三點,那月色一發光明如晝。」
當面,對面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面對面、直接把事情講明。《兒女英雄傳》第九回:「就說媳婦兒也罷,也有這樣當面,對面鑼的說親的嗎?」也作「當面鑼,對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木魚,寺中用以誦經或報時、聚食時用。宋.薛季宣〈雨後憶龍翔寺〉詩:「菱歌面面來魚,燈火層層到客舟。」宋.陸游〈眉州郡燕大醉中間道馳出城宿石佛院寺〉詩:「徑投野寺睡正美,魚忽報江天明。」
2.一種樂器。參見「魚簡板」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中國古代打擊樂器,殷商時代在身中間貫穿一柱,使其豎立起來,稱為「楹」,此種極大,幾乎與房間同高,製作它像建房子一樣,故稱「建」。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是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建身長約一百厘米,面直徑八十厘米,安置在一個由數十條青銅雕龍組成的架上,這種大型,常與編鐘、編磬一同演奏。
《中國音樂詞典》、《中國文化研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聲音。《紅樓夢》第五四回:「恰恰至賈母手中,聲忽住。」
臥旗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倒軍旗,停敲戰。指軍隊肅靜,不暴露行蹤。《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南朝宋.裴松之.注:「亮意氣自若,敕軍中皆臥旗息,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開四城門,掃地卻灑。」也作「偃旗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時守邊軍士所擊的聲。唐.杜甫〈月夜憶舍弟〉詩:「戍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清.陳洵〈水龍吟.春來準擬開懷〉詞:「寒更燈火,斷魂依在,嚴城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的妻子過世,惠子前往弔唁,見莊子敲擊瓦盆而歌之。典出《莊子.至樂》。後比喻妻死。明.朱權《荊釵記》第四三齣:「他盆已久,未有夫人,央我去說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