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890.6299 ms
共 1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擂鼓篩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在戰場上敲鑼打鼓,以壯聲勢。《孤本元明雜劇.暗度陳倉.楔子》:「今撥與你一千兵,替我修整連雲棧道去。要你每日家搖旗吶喊,擂鼓篩鑼。」後比喻大張其事。如:「只不過是丟了一件衣服,何必擂鼓篩鑼,弄得全家雞飛狗跳。」也作「擂鼓鳴金」。
|
鉦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行軍時,擊鼓表前進,敲鉦表停止。故用鉦鼓比喻軍事。《漢書.卷六五.東方朔傳》:「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
|
擊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打鼓。《三國演義》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術,常使女巫擊鼓降神於軍中。」《紅樓夢》第六三回:「且說當下眾人都在榆蔭堂中,以酒為名,大家頑笑,命女先兒擊鼓。」
2.《詩經.邶風》的篇名。共五章。根據〈詩序〉:「擊鼓,怨州吁也。」首章二句為:「擊鼓其鏜,踊躍用兵。」
|
打嘴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閒聊。例:逐日無閒到會死,哪有時間好摎人打嘴鼓。(每天都忙死了,哪有時間和人閒談!)
|
金鼓齊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金鉦和戰鼓一齊響起。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水滸傳》第一三回:「將臺上傳下將令,早把紅旗招動。兩邊金鼓齊鳴。」《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州衙中一聲炮響,四門烈火,轟門而起;金鼓齊鳴,喊聲如江翻海沸。」
|
鼓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擊鼓召集學生,然後打開盒箱,取出書籍。《禮記.學記》:「入學鼓篋,孫其業也。」
|
鼓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彈琴。《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
|
通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堂鼓。樂器名。長筒形,雙面皆有皮革,戲曲表演中常做為表現公堂或戰場的音效,帶有嚴肅、威重的氣氛。
|
旗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旗與鼓。軍隊中用以壯軍威或發號令的器具。《左傳.成公二年》:「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漢書.卷五四.李廣傳》:「力戰,奪左賢王旗鼓。」
2.使槍棍的架式。《水滸傳》第二回:「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在手裡,來到空地上,使個旗鼓。」《清平山堂話本.楊溫攔路虎傳》:「員外道:『使旗來。』楊官人使了個旗鼓。」
|
擊壤鼓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擊壤,比喻太平盛世。參見「擊壤」條。鼓腹,飽食而閒遊無事。擊壤鼓腹指人民都吃得飽,有閒暇遊戲。比喻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唐.柳宗元〈與裴塤書〉:「其終無以見明,而不得擊壤鼓腹樂堯、舜之道耶?」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