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建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器名。中國古代打擊樂器,殷商時代在鼓身中間貫穿一柱,使其豎立起來,稱為「楹鼓」,此種鼓極大,幾乎與房間同高,製作它像建房子一樣,故稱「建鼓」。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實物是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鼓身長約一百厘米,鼓面直徑八十厘米,安置在一個由數十條青銅雕龍組成的鼓架上,這種大型鼓,常與編鐘、編磬一同演奏。
《中國音樂詞典》、《中國鼓文化研究》。
|
藍鼓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名。漿果藻科。是一種單細胞植物。細胞壁多生膠質物,使多數細胞團聚一處。多生於潮溼的磚石上。
|
金鼓喧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軍威壯盛或戰況激烈。《薛仁貴征遼事略》:「軍兵交戰,旗號交雜,鎗刀混鬧,金鼓喧天,喊聲振地。」《東周列國志》第一七回:「公子偃命軍中舉火,一時金鼓喧天,直前衝突。」也作「金鼓連天」。
|
石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鼓形的石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鮑丘水注》:「南逕燕山下,懸巖之側有石鼓,……耆舊言:燕山石鼓鳴,則土有兵。」《唐語林.卷五.補遺》:「鄴西鼓山東北有石鼓,俗傳石鼓鳴則兵起。」
|
鑼鼓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術語。中國民間打擊樂或戲曲的樂師,將各種鑼鼓點按其實際音響與節奏口頭背誦,稱為鑼鼓經,把鑼鼓經的音響、節奏、組合形式、譜式結構以樂譜的形式記錄下來,便成為鑼鼓譜。現行的鑼鼓譜有如下四種類型:一、以漢字書寫的鑼鼓經譜:把鑼鼓經所念的音響,用相應的同音漢字記錄下來,板眼(見板眼)符號記於漢字右側,按照舊式漢字書寫格式直行書寫,現代的鑼鼓經譜與簡譜結合,改為橫式書寫。二、以拉丁字母為音符的鑼鼓音響總譜:吸取傳統鑼鼓經與現代流行的簡譜的特點,將各種打擊樂器的音響以相應的拉丁字母做為符號,代替鑼鼓經譜的漢字,採用現代簡譜中各種節拍符號。三、符號式的鑼鼓譜:用○(武鑼)、╳(小鑼)、 (鈸)、 (風鑼...
|
敗鼓之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破鼓的皮。可為中藥藥材。唐.韓愈〈進學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並蓄,待用無遺,醫師之良也。」
|
臘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常在臘日或臘前一日擊鼓,以趕走不祥的疫鬼,祈求平安。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十二月》:「諺言:『臘鼓鳴,春草生。』村人並擊細腰鼓,戴胡公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沐浴轉除罪障。」
|
暮鼓朝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暮鼓晨鐘」。見「暮鼓晨鐘」條。01.宋.蘇軾〈書雙竹湛師房〉詩二首之二:「暮鼓朝鐘自擊撞,閉門孤枕對殘缸。」
|
鼓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飽食而閒暇無事。《莊子.馬蹄》:「夫赫胥氏之時,居民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
2.擊腹代鼓,以應歌節。《史記.卷七九.范雎蔡澤傳》:「伍子胥……無以餬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
|
息鼓偃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偃旗息鼓」。見「偃旗息鼓」條。01.明.何良臣《陣紀.卷二.奇正虛實》:「乃息鼓偃旗,反前為後,似奔不奔,似驟不驟,勢似出伏,敵必可售。」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