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70.192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成立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十一月,位於臺北市南海路南海學園內。該館係教育部為響應先總統蔣中正科學年之號召所籌設的國立社教機構;館舍為一天壇式之九層樓建築,表現我國天人合一傳統文化,並融合了西方科學精神,建築優美。
  民國五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該館組織條例經總統明令公布;依組織條例規定,該館的任務為:提高全民科學教育水準,推行臺灣區通俗科學教育,輔導中等以下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推行科學教育。經多年來的努力,該館已成為我國大眾科技教育極為重要的機構之一。
  該館歷年所策畫及推動的大眾科技教育活動,大致可分為科學展覽、科學實驗及科學活動三大類如下:
教育論文索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論文索引]為一英文期刊索引,首次發刊時間為一九二九年一月(實際出刊時間為1929年3月,但封面印製之出刊時間是1929年1月)。
  此刊物的編輯,不僅耗費相當時日,且由多人通力合作完成。早從一九○八年即著手籌辦 ,由莊士頓(W. Dawson Johnston)開始,其後又有美國教育部所屬之圖書館館員們,以及威爾遜(H.W. Wilson)公司的總裁威爾遜(H.W. Wilson)等人的努力始得完成。他們多方蒐集資料,且集思廣益,多次溝通後才能於一九二九年正式發刊。約在同時段,任教於Loyola大學之奧斯汀(G. Schmidt Austin)教授亦編有性質類似的[羅耀拉...
司坦茵教育改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司坦茵教育改革,是指十九世紀初普魯士(Prussia)總理大臣司坦茵(Baron von Stein, 1757~1831)所推動的教育改革。一八○六年普法戰爭時,普魯士戰敗於耶拿(Jena),戰後為求復興,同坦茵獲任總理大臣(Chief Minister),提出多項改革,如一八○七年廢除農奴制度及封地租佃制度(feudal land tenure)。而在教育上,他一方面宣示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強政府對教育的控制。
  關於宣示教育的重要性方面,一八○八年他宣稱:「我們從基本原則出發,以至提升國民的道德、宗教及愛國的精神,逐漸注入勇氣、信心,及準備為國家的光榮及脫離外國的統治獨...
通俗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俗教育是民國初期對民眾傳授通俗文化、科學、時事和公民道德知識的社會教育。民國元年(1912),教育部設立社會教育司管理此項教育;各地設有通俗教育館,至七年(1918)全國有三百多所,一般設有圖書室、博物陳列室、展覽室、講習所、體育場等,用以開展通俗教育活動。各地還設有通俗教育講演所,至十年(1921)全國共有一千八百八十一個,以「啟迪民智、普及教育、改良社會」為宗旨。另成立有通俗教育研究會,專門從事通俗教育的調查研究工作。此外,各地還有通俗圖書館二百八十六個,巡迴講演團九百四十個,巡迴文庫二百五十九個,閱報所一千八百二十五個,簡易認字學校三千零六十七所。三十八年(1949)後,不再使用通...
生活適應的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適應的教育是美國中等教育二十世紀新增的一種功能。在十九世紀以前,美國中學的教育是選擇性的教育,尚未開放給所有適齡的青少年就讀。及至二十世紀初期,中學為了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需要,而有初級中學及高級中學的成立。初級中學的出現,使義務教育延伸的可能性大為增加;且工業化的日益發展,使得青少年就業的時間亦為之延後,故中學課程的內容,不能再以升學的科目為主導,必須因應生活的需求;影響所及,中學的生活適應問題也受到重視。中學課程的內容,因而增加了衛生、家庭生活、消費與教育、公民,甚至日常生活中的禮儀規範、男女約會以及照顧馬匹等,都成了課程的一部分。此種以現實生活適應為目標的教育,其所強調的即是培養學生...
教育史的修訂主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史的修訂主義是指一九六○年代美國一些教育史的修訂論者,試圖以歷史作為教育理論建構的一項條件。一九六○年代以前的美國教育史研究者,多以歷史的發展與教育的演變,作對應性的描述,如敘述歐洲十九世紀的進步,即顯現在各國大眾教育的推展上。但是一九六○年代以後,美國一些教育史學者,對於教育史的研究與撰寫有了修正;他們採取了新的觀點,來討論教育史的問題,例如他們著重於社會階段之間的衝突、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特權維護、社會不平等的見解,來撰寫美國的教育史。此一轉變,即謂之教育史的修訂主義。
教育性失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性失業是由於教育過多(over education)或者是教育不當所造成的失業,而不是由於教育不足所造成的失業。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某一類的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擴展過速,所培養出來的人才超過了就業市場的總需求量,而造成部分畢業生失業的現象。
  教育性失業是一九六○年代後在失業上最特殊的一種現象。過去勞動者失業的產生,是因為勞動者知識與技能的不足、機器替代了勞力、就業市場對勞動者總需求量不足,以及發生在農村或農業部門。目前的失業卻是勞動者受教育過多,與就業市場人力需求發生失衡的情形,也就是說,受高等教育者的失業率高於中等教育,而中等教育的失業率又高於初等教育,產生教育程度愈高失...
教育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美學是運用美學與藝術原理來作教育過程規劃、課程與教學設計以及教育結果評估的一門學術。
  教育美學的理念可以遠溯裴斯泰洛齊(J.H. Pestalozzi, 1746~1827)的直觀教學原理,以為直觀係所有人類的知識、意志、情感與行動的一般基礎,教育的主要目的因而在於直觀能力之培養。赫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承此論點,進一步認為教育家應及早為兒童將世界作美感的呈現與說明,以增進兒童的多元興趣,消除兒童對世界之不良印象,最終在使兒童能夠洞察隱微,養成獨立自主之判斷,去惡從善。
  當代教育美學探討之重點,在於將...
工業職業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工業職業教育係指在高級職業學校中專門培養與增進學生從事工業相關行業中所需之技能、知識與態度的教育措施,故包括養成教育與補習教育二種型態。根據行業,其下又可分成各種科別,用機械科、電機科、化工科等。
  我國工業職業教育以培養健全的工業基層技術人才為目標。根據課程的目標,除應注重人格修養及文化陶冶外,並應:(1)培養學生敬業、負責、勤奮、合作等職業道德;(2)傳授各類科的基本知識與實用技能;(3)奠定學生創造、適應變遷及自我發展的能力。
  工業職業教育課程分甲、乙二類。甲類課程係採職業群集式設計,共有機械群、電機電子群、化工群、土木建築群、工藝群等五群十七個科別。乙類課...
師範教育的結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師範教育的結構指的是師範教育學程中課程安排的架構、課程的密集程度以及實施的階段而言。依據這三方面的差異,師範教育的結構主要分成下列四類:
  第一類是四年制的傳統師範教育學程。這類學程以其專業教育課程與非專業教育課程二類排列分成三種:一是兩類課程自一年級開始即同時進行,但沒有關聯;二是兩類課程自一年級開始即同時進行,且相互配合;三是兩類課程截然分成兩段,前二年實施非專業課程,後二年實施專業課程。這三種排列在各國的師範教育學程中均可找到實例。
  這類學程依據培育教師的階段,而有不同的課程內容。準中學教師所修的課程,大多以將來任教科目為其主修,準小學教師則以小學的主要學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