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501 ms
共 90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拉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攀交、籠絡。[例]他極力拉攏對方,希望減少一個敵手。
|
衝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意見不同而起爭執。[例]政治場合中,因彼此訴求不同常會與對方發生衝突。
|
同歸於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赴毀滅或一起走向死亡。如:「你這個做法無異是和對方同歸於盡。」《崇禎本金瓶梅》第一回:「單道世人營營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慾關頭,打不破酒色財氣圈子,到頭來同歸於盡,著甚要緊!」《通俗常言疏證.死喪.同歸於盡》引《病玉緣劇》:「倘有一毫防備不周,勢必同歸於盡。」
|
收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收的錢物,對方已如數繳清。《喻世明言.卷一七.單符郎全州佳偶》:「單公寫書,付與四承務收訖。」《醒世恆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長安》:「搬出二千個元寶錠,便是十萬兩,交付子春收訖。」
|
一孔之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採用辯論的形式,以「文學」、「賢良」與「丞相」、「御史」兩方互相詰難,有時用連綿詳細的說理,有時針對對方理論的弱點進行批判,或用尖銳的語言攻擊,或用生動的比喻突出論點,使得論點不斷地深化,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在〈相刺〉篇中,桓寬便借大夫之口說道:「如果只通過一個小孔來看事物,就好像只通曉一個道理,而不知權衡整體,便以自己的無知來非議他人的論點,正如夏天的蟬不知道冬天的冰雪一樣,而這也正是像孔子、孟子這樣的聖人無法受到重用的真正原因啊!」後來「一孔之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的見識狹隘淺薄,無法通曉整體。
|
擒賊擒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擊敵人要先擊敗為首的人。比喻做事要能把握關鍵。語本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例]咱們擒賊擒王,先把對方前鋒給制住,這場球就贏定了。
|
略遜一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稍微差了一些。如:「這場球賽,對方的技巧、耐力都比我們略遜一籌,所以我們如願地奪得總冠軍。」
|
頓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書信中,尊崇對方的敬語。[例]遲頓首,陳將軍足下。(《文選.丘希範.與陳伯之書》)
|
知難而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難而退」原是古代兵書中的一個術語,意思是:作戰時應隨機應變,遇形勢不利就先行退兵。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及《左傳.宣公十二年》中都引錄了這個術語。春秋時代,晉、楚為最兩個最大的國家,彼此都無不想擊敗對方以爭奪霸權,常藉其他小國之名向對方開戰。根據《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楚成王出兵包圍宋國,宋國向晉國求援,晉文公於是準備向楚國開戰。楚成王得知這個消息,便立刻命令軍隊撤離,他說:「千萬不要和晉國軍隊交戰!晉文公重耳登基前在外流亡十九年,嚐盡各種艱難險阻,也詳知民情。而今上天賜予天命,我們怎麼能以人力違逆天意呢?《軍志》裡說:『如果對方是適當的人選,就應該退兵。』又說:『知道形勢不利就應先...
|
暱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暱的稱呼。關係親密,而以特殊的用語來稱呼。如:「情侶之間常用暱稱來稱呼對方。」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