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朋比為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絳(西元764∼830),字深之,唐朝贊皇人。其一生時值中唐時期,國勢漸衰,外部藩鎮勢力越來越大,而朝中的朋黨之爭也愈演愈烈。李絳一向行正道,勇於犯顏直諫,深得唐宗的欣賞,每每徵詢其意見,協調事務。典源此處是摘自《新唐書.卷一五二.李絳列傳》,提到當時朝中朋黨之爭激烈,唐宗深以為慮,因而詢問李絳,李絳說:「自古以來君主最忌諱的就是結黨營私的小人,他們是以利益為趨向,完全不顧忠義道德。而正直的君子,則盡忠職守,不圖其他的利益,所以常常被奸人所陷害。如同漢朝的名節正直之士,彼此同心而愛國,但是卻被那些宦官小人所憎恨,所以就製造了黨錮之禍,想要消滅這些正人君子。以私利為趨向的人,因為都同樣擁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下級人員進見君主或上級長官。如:「朝覲」、「覲見」。《孟子.萬章上》:「天下諸侯朝覲者,不之堯之子而之舜。」《新唐書.卷二二四.叛臣傳上.李錡傳》:「宗即位,不假借方鎮,故倔彊者稍稍入朝。錡不自安,亦三請覲。」
目光如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人怒視。《周書.卷一二.列傳.齊煬王》:「辭色不撓,固自陳說。帝使于智對目光如炬,與智相質。」《南史.卷一五.列傳.檀道濟》:「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
手舞足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舊唐書.卷八九.王方慶列傳》:「比來朝官不遵禮法,身有哀容,陪預朝會,手舞足蹈,公違章。名教既虧,實玷皇化。」
雞犬不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唐時期是唐王朝由盛轉衰的階段,歷經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稅制破壞,物價飛漲,社會陷入空前的貧困與混亂。順宗時,王叔文倡導的「永貞革新」失敗。宗即位後,王叔文被處死,支持革新的官員也多遭貶謫,柳宗元即為其中之一。永州(地約當今湖南永州)十年的謫居生涯,讓他接觸到最真實民間疾苦,更深切體認了「苛政猛於虎」的道理,於是寫下傳頌千古的〈捕蛇者說〉。當時朝廷行兩稅法,每年夏、秋兩季課稅。永州山野中產有一種含巨毒的蛇,被牠碰觸的草木會枯死,被咬的人無藥可醫,但製成藥物卻具奇效,極為珍貴,故可用來抵納稅金。有一位蔣姓捕蛇人,家族以捕蛇為業已歷三代,祖父和父親都喪命於此,他自己也有幾次差點被蛇毒死。柳宗元...
望風披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語拼音︰wàng fēng ér kuì釋義︰猶「望風披靡」。見「望風披靡」條。 01.宋.孫光《北夢瑣言.卷五.閉門避蠻》:「每歲諸道差兵屯戍大渡河,蠻旗纔舉,望風而潰。」 02.《東周列國志.第九五回》:「獨樂毅自引燕軍,長驅深入,所過宣諭威德,齊城皆望風而潰,勢如破竹,大軍直逼臨淄。」 參考詞語︰聞風披靡注音︰ㄨㄣˊ ㄈㄥ ㄆ| ㄇ|ˇ漢語拼音︰wén fēng pī mǐ釋義︰猶「望風披靡」。見「望風披靡」條。 01.清.王省山〈附賊行.憫脅從也〉詩:「從賊豈所喜,愈脅日愈多,數萬猶不止,恃其烏合眾,聞風皆披靡。」
牛刀小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我剛剛說的只是開玩笑罷了!」後來「牛刀」便被用來比喻人富有大材。北宋時,蘇軾的好友歐陽修之孫歐陽要去韋城赴任主簿一職,「主簿」是主管文書簿籍及印鑑的地方小官,而韋城也只是一個小地方。蘇軾認為,以歐陽的才學卻屈就於這樣的職位,實在是大材小用,便寫了一首詩送他,詩中有「讀遍牙籤三萬軸,卻來小邑試牛刀」句,便是說歐陽學識淵博,卻只能在這小地方試身手。後來「牛刀小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有大才能,在小事上施展。
倒屣相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ㄥˊ漢語拼音︰dào xǐ ér yíng釋義︰即「倒屣相迎」。見「倒屣相迎」條。 01.宋.孫光《北夢瑣言.卷五》:「唐進士曹唐《遊仙詩》,才情縹緲。岳陽李遠員外,每吟其詩而思其人。一日,曹往謁之,李倒屣而迎。」 02.《市聲.第三三回》:「這樣的粗人,肚裡哪有什麼道理?料想談不合式的。我倒為他起了個早,倒屣而迎,真不上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時對皇帝的尊稱。如:「護駕」、「駕崩」。《後漢書.卷八二.方術傳上.郭傳》:「建武七年,代張堪為光祿勛,從駕南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資高、領悟力好。如:「聰明」、「聰慧」。《漢書.卷八○.宣元六王傳.淮陽王劉欽傳》:「聰達有材,帝甚愛之。」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