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聚精會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集合眾人的智慧。《文選.王襃.聖主得賢臣頌》:「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後比喻一個人集中精神,專心一意。《兒女英雄傳》第二四回:「無奈她此時是凝心靜氣,聚精會神,生怕錯了過節兒,一定要答拜回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同類、同輩。《文選.曹植.七啟》:「若夫田文無忌之儔,乃上古之俊公子也。」
匹敵、相比。《文選.嵇康.幽憤詩》:「嗟我憤歎,曾莫能儔。」《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務光何足比,涓子不能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張開、裂開。《文選.揚雄.甘泉賦》:「天閫決兮地垠開,八荒協兮萬國諧。」唐.杜甫〈望嶽〉詩:「盪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思、念。《文選.班固.典引》:「若然受之,宜亦懃恁旅力。」宋.王安石〈酬王伯虎〉詩:「徂年幸未暮,此意可勤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消費、花費。如:「耗資」、「消耗」。《文選.曹植.七啟》:「耗精神乎虛廓,廢人事之紀經。」李善注引〈蒼頡篇〉曰:「耗,消也。」
波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波浪、波濤。《文選.劉楨.雜詩》:「安得肅肅羽,從爾浮波瀾。」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驚嘆、疑怪的意思。《玉篇.口部》:「吁,疑怪之辭,驚語也。」《文選.張衡.東京賦》:「吁!漢帝之德,侯其褘而。」唐.韓愈〈進學解〉:「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木為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餵食。如:「哺乳」、「嗷嗷待哺」。三國魏.陳琳〈飲馬長城窟行〉:「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文選.盧諶.贈劉琨詩》:「相彼反哺,尚在翔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接續、繼承。《文選.班固.東都賦》:「系唐統,接漢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裡面藏著,存在著。如:「含水分」、「含養分」、「含苞待放」。《文選.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此郊之姝,華色含光,體美容冶,不待飾裝。」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