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66 ms
共 11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恥下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論語.公冶長》記載:春秋時,孔子的學生子貢覺得孔圉生前的為人,不適合取「文」這個諡號,因為他並不溫文儒雅。於是問孔子說:「孔圉為什麼會有『文』這個諡號?」孔子認為「文」可以做另一種解釋,因此回答說:「他天資聰穎又好學,即使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求教也不會感到羞恥,這樣的行為就可以給他『文』這個諡號了。」後來原文中的「不恥下問」就用來比喻不以向身分較低微、或是學問較自己淺陋的人求教為羞恥。
|
狡兔三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幫他治理國家,那梁國一定能國富兵強。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連續請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齊王得知梁國一直派人來請孟嘗君,連忙也派人請孟嘗君重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請求,把先王傳下的祭器,放在薛地,並且興建宗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當宗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三窟已成,從此以後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後來「狡兔三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有多處藏身的地方或多種避禍的準備。
|
方興未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方昌未艾注音︰ㄈㄤ ㄔㄤ ㄨㄟˋ ㄞˋ漢語拼音︰fāng chāng wèi ài釋義︰即「方興未艾」。見「方興未艾」條。
01.宋.張栻〈答劉炳先昆仲書〉:「聞昆仲相處益雍怡,諸郎亦皆孝謹,知公家門戶,方昌未艾耳。」 參考詞語︰方盛未艾注音︰ㄈㄤ ㄕㄥˋ ㄨㄟˋ ㄞˋ漢語拼音︰fāng shèng wèi ài釋義︰即「方興未艾」。見「方興未艾」條。
01.宋.真德秀〈龍山書院記〉:「自是舉于有司者,前後相望,人物彬彬,方盛未艾。」
|
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對命令的應答之詞。如:「是,我這就去。」、「是,我馬上就來。」
|
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攀附以求進身。《文選.班固.答賓戲》:「商鞅挾三術以鑽孝公。」
|
門庭若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戰國策.齊策一》載,戰國時齊國大夫鄒忌,身材修長,儀表光豔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戴好衣冠,邊照鏡子邊問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比較漂亮?」妻子說:「當然是你比較漂亮,徐公怎麼比得上你。」鄒忌不相信,又以相同的問題問了愛妾和客人,結果答案都是一樣。隔日,徐公來訪,鄒忌仔細觀察後,覺得他長得比自己好看。之後又照鏡子,覺得自己的長相實在差得太多。晚上躺著要睡覺時,終於想通為什麼妻、妾和客人都沒有對他說實話的原因。於是他就上朝去覲見齊威王,說:「我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但因為妻子偏愛我,妾敬畏我,而客人則是有求於我,所以他們都說我比較漂亮,沒有說實話。今天,齊國國土廣大,城池眾多,君王的妻妾和近臣沒有...
|
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寒冷。如:「凜冽」、「凜凜」。《文選.潘岳.閑居賦》:「凜秋暑退,熙春寒往。」唐.韓琮〈秋晚信州推院親友或責無書即事寄答〉詩:「月寒深夜桂,霜凜近秋松。」
|
窠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陳舊、一成不變的規格模式。宋.朱熹〈答許順之書〉二七篇之一二:「此正是順之從來一個窠臼,何故至今出脫不得!」也作「臼窠」。
|
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糾纏不休。如:「你真是會磨,竟然讓他答應了!」《三俠五義》第五回:「連包興在旁也由的暗笑:『老爺今日叫瘋子磨住了。』」
|
不屈不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先秦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為代表,在《荀子》書中記載了一段孔子與門下弟子子貢的對話。子貢問:「為什麼君子重視玉而輕視珉呢?難道是因為玉少而珉多嗎?」孔子答道:「欸!賜啊,這是什麼話呢!君子怎麼會因為數量多就輕視,數量少就看重呢?君子重視玉石,是因為玉石可拿來比擬君子的品德。玉石溫潤而有光澤,就好像仁;堅固而有文理,好比智;剛強不屈,就好像義;有稜角卻不會割傷人,好比有德行的人;即使折斷它也不會彎曲,就像勇;玉的瑕疵都顯露於外,便是誠信;敲打玉石,聲音清脆遠揚,就像美好的言辭。所以即使珉有鮮艷的花紋,也比不上玉石的潔白明亮。這便是君子重視玉石的原因啊!」後來這裡的「折而不橈」演變成「不屈不撓」這...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