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哈氏原鯊原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roscyllium habereri (Hilgendorf, 1904)
體形頗修長;口前吻長約為口裂寬之2/3;前鼻瓣後緣幾乎到達口裂部;鼻孔間距為鼻孔寬度之0.4~0.6倍;口裂內部及鰓裂內緣具乳狀突起。第一背鰭起點在胸鰭之後,基底位置較接近腹鰭而離胸鰭較遠;臀鰭起點位於第二背鰭起點稍前;尾鰭寬而不呈長帶狀,上葉長度約為全長之17~21%。體表散佈大小不一之深棕色班點,有時亦可見不明顯之深色鞍狀斑分布於體表各鰭。
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沿近海域,北起日本南至越南。臺灣於北部及東北部沿近海域可由厎拖網零星漁獲。
目前為止對牠的瞭解十分有限,僅知其為底棲性種類,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之大陸棚及大陸斜坡水域,棲息水深50~100公尺。卵生,以小魚、甲殼類、頭足類為食。最大可成長至65公分,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51及42公分以上。
可供食用,煙燻炒食皆宜。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原鯊科(Family Proscylliidae),Finback Cat Sharks
日本角鯊日本棘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lus japonicus (Ishikawa, 1908)
體形修長;吻窄長且吻端尖凸。吻端與外鼻孔之斜線距離大於外鼻孔與上唇溝外角之斜線距離;口前吻長約為口裂寬之1.5~1.9倍;眼眶前吻長至少為眼徑之2倍。眼較接近鰓裂而離吻端較遠;鼻孔較接近口裂而離吻端較遠;前鼻瓣後端呈分葉狀。第一背鰭硬棘之長度短於背鰭基底長,硬棘尖端離背鰭外角仍有一段距離;第二背鰭硬棘長,僅稍短於鰭高;第一背鰭起點與胸鰭內緣位置相對,其硬棘基點則與胸鰭後角相對稍後;第一背鰭高度較低,稍短於其長度之2/3;第二背鰭明顯小於第一背鰭。胸鰭寬,後緣稍凹入,前緣則稍凸出,後角呈窄圓弧形;腹鰭位置大略在兩背鰭間之中點;尾鰭上、下葉均窄長,後緣明顯凹入,尾鰭前凹窪明顯;軀幹部位皮齒後緣呈...
本種出現於西北太平洋之日本東南方海域,及中國東海沿近岸水域。臺灣地區於基隆、東港、台東成功沿近海域皆有漁獲記錄。
常見的種類,分布於溫、熱帶水域,出現在陸棚及斜坡上層區域,棲息水深30~150公尺,底棲性。最大漁獲體長91公分,雌魚成熟體長79公分。
可由底拖網延繩釣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角鯊目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棘鮫科(Family Squalidae),Dogfish Sharks
鉛灰真鯊高鰭白眼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hinus plumbeus (Nardo, 1827)
體形壯碩,可成長至2.4公尺。吻短,吻端寬圓;口前吻長為左右鼻孔間距之0.9~1.3倍;眼前後徑為全長之1.7~2.9%;前鼻瓣短小;上唇溝短而不明顯;齒式14~15/12~15,一般14/13~14較常見;上頜齒呈寬三角形,齒緣鋸齒狀,齒尖稍傾斜,齒根具少許粗糙鋸齒狀;下頜齒直立,具窄鋸齒緣,齒根橫向。兩背鰭間具窄的隆脊;第一背鰭特大,呈半鉤狀,外角尖突,起點位置與胸鰭基底末端相對稍後,內緣長度不超過其基底長之2/5;第二背鰭高度為全長之2.1~3.5%,內緣較短,為其高度之1~1.6倍,起點與臀鰭起點位置相對稍前方;大型胸鰭呈半鉤狀,外角窄圓,前緣長度為全長之17~22%。脊椎骨數...
南北緯40度間各洋區之沿、近海域均可發現其蹤跡。臺灣於其東北部海域經常可以漁獲。
溫帶、熱帶沿近海域棲息的種類,數量頗豐,經常出現於陸棚水域,棲息水深由潮間帶至280公尺以深均有記錄,有季節性洄游的情形。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1~14尾(5~12尾較常見),體形較大的母體有產仔數目較多的傾向,妊娠期8~12個月,每兩年產仔一次,胎仔性比1:1。日、夜均可索餌,夜間較為活躍。本種雖為大型且量多的種類,但並沒有攻擊人的記錄,危險性不高。最大可能可成長至3公尺以上,成熟體長130~14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56~75公分。
本種可由延繩釣釣獲,在臺灣地區是多獲性鯊魚種類之一,魚肉供食用,皮可製成皮革,肝臟可提煉肝油,經濟價值高。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真鯊科(Family Carcharhinidae),Requiem Sharks
噬人鯊食人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rcharodon carcharias (Linnaeus, 1758)
體形紡錘狀;吻圓錐形;齒大型且呈扁平之三角形,齒緣呈鋸齒狀;鰓裂長;第一背鰭頗大;第二背鰭及臀鰭皆小且具可扭轉之基底;尾柄側隆脊明顯;尾鰭近似新月形,腹面白色。
北緯60度至南緯53度間之世界各大洋沿近海域均有其蹤跡,臺灣北部海域偶而可以漁獲,唯數量不多。
大型種類之一,經常出沒於沿近海域的陸棚及斜坡區,有時會因繁殖的目的而至外洋離島區棲息。由水面至深海海底均可發現其蹤跡。生性活躍,游泳能力強,可做連續長距離的移動,通常是單獨成雙出現,索餌時可能會成群出現,不過數量亦不多。卵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數不超過10尾,可成長至6公尺以上,甚至超過8公尺,一般常見的漁獲體長均不及6公尺。具攻擊性,是最危險的鯊魚種類之一,攻擊游泳、潛水人員的事件時有所聞。
本種可由延繩釣釣獲,利用則如一般鯊魚。目前有些國家地區已將本種列入為保護的對象。img ver01_0125-01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鼠鯊目鼠鮫目(Order Lamniformes)、Mackerel Sharks
鼠鯊科鯖鮫科(Family Lamnidae),Mackerel Sharks
清尾全裸鸚鯛細鱗隆頭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ologymnosus doliatus (Lacépède, 1801)
體細長;幼體白色具3條橙紅色紋;雌魚體綠、藍粉紅色,體側有20~23個橙褐色短色帶,鰓蓋膜具藍黑斑;雄魚自背鰭緣經胸鰭至下腹部有一深藍青紫色帶,色帶後方另有淺紅色帶;體側後半具約有14藍短紋,尾柄具2~3條縱帶;體長可達40公分。
西太平洋,印度──西太平洋。
棲息於珊瑚礁區,體色隨成長而改變。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黑身板機魨紅牙鱗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Odonus niger (Rüppell, 1836)
體卵型;尾鰭為彎月型,上下葉延長成絲狀;體色一致藍黑色;頭部顏色較淺,帶少許綠色;體長可達3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區。
棲息珊瑚礁區的肉食性魚類。對含高濃度鋁鹽的海水相當敏感,若幾小時內不移至正常的海水,將會死亡。本屬的魚類游動時都會發出聲音。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魨目(Order Tetraodon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魨亞目(Suborder Tetraodon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板機魨科鱗魨科(Family Balistidae),Trigger Fishes
鱗魨上科(Superfamily Balistoidea)
豹紋鯊大尾虎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tegostoma fasciatum (Hermann, 1783)
形態特徵如科之描述。
出現於西太平洋及印度洋之南北緯30度間沿近海域。臺灣地區於東北部及西南部海域有漁獲記錄,頗為罕見。
經常出現於珊瑚礁區,是熱帶水域常見的種類之一。目前對牠生態習性的瞭解十分有限,牠經常在多沙的礁石區休息,白天行動頗為遲緩,夜間則轉趨活躣,就像鏽鬚鮫(Nebrius ferrugineus)一般。是水族館經常飼育的種類,在水族缸中通常停留在厎部角落區域,只有在投餌時才會活躍起來。卵生種類之一,所產深棕色卵莢十分大型(長17公分寬8公分厚5公分),每次產卵1~2枚。通常以頭足類、甲殼類及小魚為食。最大體長可能超過35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147~183公分,雌魚成熟體長169~171公分,胎仔產出體長介於20~36公分之間。
通常由底延繩釣底拖網所漁獲,是水族館經常飼育的種類之一,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鬚鮫目(Order Orectolobiformes)
豹紋鯊科虎鯊科(Family Stegostomatidae),Zebra Shark
粒突犁頭鰩顆粒琵琶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hinobatos granulatus (Cuvier, 1829)
吻呈正三角形,吻端鈍圓,側緣斜直;吻長約為體盤長之半稍長;吻軟骨細狹,後1/4部分分歧,中部聯合,近吻端處則又分為2短枝。眼小,眼徑約為吻長之1/9~1/14兩眼間隔長之1/3。噴水孔卵圓形,約與眼同大,後緣外側具一細小皮褶。鼻孔寬度約為口裂寬度之半,約等於兩鼻孔間距;前鼻瓣具一扁平鬚狀突出,後鼻瓣內側具一襪狀突出,外側具一低狹薄膜。口裂橫向,略呈弧形;上頜具頜膜,中部呈三角狀凹入。齒細小而多,橢圓形,鋪石狀排列。具窄小鰓裂5對。體背及各鰭密佈顆粒狀皮齒,正中線上具一行粗大結刺;吻骨兩側各具一行小結刺;眼眶前緣和內緣具一行小結刺;左右肩區各具2枚小結刺。胸鰭基底往前延伸,超越鼻孔前緣之水平線...
出現於南海、東海、黃海、日本南方及韓國西南方海域。
底棲性,以底棲之甲殼類及一些無脊椎動物為主食。
拖網可漁獲,唯數量有限,魚肉可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犁頭鰩科琵琶鱝科(Family Rhinobatidae),Guitarfishes
長鼻鰩天狗老板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Raja tengu (Jordan et Fowler, 1903)
吻長而窄,喙骨極長且粗。尾前體長約略與尾長相等;背部頭長為眼眶間隔之5.39~6.41倍長;第一背鰭起點至尾端之長度約為尾長之40.7~45.0%,背鰭後尾長之15.4~18.2%。眼眶前緣硬棘2枚;大型項棘1枚,尾部棘1列。尾鰭背葉發育完全,腹側具隆脊。體盤背側完全光滑,腹側僅鼻孔側方具小棘;兩背鰭及尾鰭表面通常具小刺。體盤背腹側均為棕灰色,無特殊色斑。
由日本北海道,中國東海至台灣沿近海域均有其蹤跡。
底棲性,以甲殼類為主食。
可由底拖漁網漁獲,由於體型不大,不具食用價值,經濟價值有限。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鰩亞目(Suborder Rajoidei)
鰩科鯆科(Family Rajidae),Skates
皺唇鯊九道三峰齒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Triakis scyllium (Müller et Henle, 1839)
上、下頜齒皆具強而有力之中央齒尖及兩側小齒尖。成魚胸鰭呈寬三角形。第一背鰭後緣切線與身體垂直。脊椎骨149~155節。體表具稀疏分散之黑點,仔魚時則具寬的鞍狀斑,成魚時黑點會褪色甚至消失。
本種出現於北緯20~50度間之西北太洋沿岸海域,臺灣地區則於東北及西南海域可發現其蹤跡。
底棲接近底棲的種類,喜好出現於河口淺水區,特別是砂底海藻覆蓋的海底。卵胎生種類,每胎產仔10~20尾,以小魚甲殼類及其它無脊椎動物為食。最大可成長至150公分,雄魚成熟體長在100公分左右。
可供食用,唯數量不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皺唇鯊科(Family Triakidae),Houndsharks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