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棘板機魨圓斑疣鱗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anthidermis maculatus (Bloch, 1786)
體卵型;尾鰭雙月型;體為棕藍色;幼魚體為藍黑色佈滿小白斑;體長可達30公分。
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西太平洋、印度洋熱帶海域。
幼魚常游息於海草間,成魚屬大洋性魚類,體側有白斑,當被捕獲死亡時,白斑常會消失。
供觀賞。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魨目(Order Tetraodont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魨亞目(Suborder Tetraodont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板機魨科鱗魨科(Family Balistidae),Trigger Fishes
鱗魨上科(Superfamily Balistoidea)
合理邏輯的效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容效度主要是採用邏輯的分析方法,仔細判斷每一題目是否符合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如果測驗的內容能夠代表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則表示測驗有良好的內容效度。因為此種效度是屬於合理性的判斷和邏輯的分析,所以又稱為合理邏輯的效度。
  在編製測驗之前,先詳細列出教材內容、主題、範圍、教學目標和其相對重要性。再建立雙向細目表,據以分配各類型的題目。雙向細目表其中一向度為教學目標,通常分為知識、理解、應用等。雙向細目表之另一向度為教材內容。可按章節單元分類。
星雲扁鯊雲紋琵琶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tina nebulosa (Regan, 1906)
體形縱扁。前鼻瓣具一尖細之分枝,後緣平滑呈不明顯之鬚狀。下腭唇褶發達。眼與噴水孔之距離大於眼徑;噴水孔大型,位於眼之後方,其間距短於眼眶間隔。沿頭側具2片三角形皮褶。胸鰭大型,後緣稍凹入,外角呈鈍角,內緣圓弧狀。體背及尾部中線具小型棘,小型棘亦存在於吻部及眼上方。背鰭2枚,形狀及大小均相似;第一背鰭基底長稍長於第二背鰭基底長;兩背鰭間距稍長於第二背鰭與尾鰭起點之間距。臀鰭缺如。尾鰭呈三角形,下葉長度長於上葉,後緣稍凹入,唯於中軸部位稍往後突出;尾柄兩側具低的隆脊。體色棕綠;體背具細小之白圓點;尾柄具3處不明顯之暗斑,有兩處分別位於背鰭之前、後,第三處位於在第二背鰭之正下方。齒式10+10/...
出現於日本南方至臺灣之西北太平洋區,包括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之沿近海域,臺灣地區則於東北部海域偶而可以漁獲。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之亞熱帶、溫帶陸棚區,目前為止對其生態習性所知有限,僅知其為底棲性,雌魚最大體長在163公分以上。
可由底拖網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扁鯊目琵琶鮫目(Order Squatiniformes)
扁鯊科琵琶鮫科(Family Squatinidae),Angel Sharks
勃氏角鯊高鰭棘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Squalus blainvillei (Risso, 1826)
體形較壯碩;吻寬且長,吻端呈拋物線狀;由吻端至外鼻孔之斜線距離,長於由外鼻孔至上唇溝外角之距離;口前吻長為口裂寬之1.0~1.3倍;眼眶前吻長短於眼徑之兩倍長;眼較接近吻端而離鰓裂較遠;鼻孔較接近吻端而離口裂較遠;前鼻瓣分葉大而明顯。第一背鰭硬棘長,長度接近幾乎等於基底長,硬棘尖端僅稍低於背鰭外角;第二背鰭硬棘高過背鰭,高度通常大於全長之6%;第一背鰭起點位置約與胸鰭基底後端相對,硬棘基點則與胸鰭內緣相對,且離胸鰭後角尚有一段距離,第一背鰭高,高度超過其長度之3/4;第二背鰭明顯小於第一背鰭,高度大於全長之6%;胸鰭較寬,後緣稍凹入,後角窄圓;腹鰭位於兩背鰭之中間位置;尾鰭長,後緣明顯凹入。...
本種主要出現於東大西洋近岸水域,及西太平洋之日本、韓國、中國大陸、越南、澳洲南岸沿近海域,臺灣地區於東部及東北部沿海有漁獲記錄。
溫帶及熱帶水域常見的種類,常見於陸棚區及斜坡區上層,棲息水深16~440公尺,底棲性,有群聚性。非洲西岸分布者常出現於泥底、水溫11~18℃、鹽度36%之水域(16~255公尺深)。卵胎生,每胎產仔3~4尾。以硬骨魚類、甲殼類、頭足類為食。可成長至95公分以上,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60公分及50公分。
可由底拖網、刺網、延繩釣漁獲,供食用。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角鯊目棘鮫目(Order Squaliformes),Dogfish Sharks
棘鮫科(Family Squalidae),Dogfish Sharks
水庫(湖泊)外部負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由水庫(湖泊)外部流入之污染量,包括由支流逕流、排水流入量、暴雨地表逕流流入量、地層中間流及地下水等流入之污染量總和。其值等於各股水流流量與污染物濃度積之總和。
斑鰭光唇鯊花尾貓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idacnis radcliffei (Smith, 1913)
口前吻長不及口裂長度之1.5倍;唇溝不發達缺如。背鰭頗大且高;第一背鰭前緣與軀幹所成角度不大;臀鰭高度不及第一背鰭高度之半。體色棕,尾鰭具明顯暗帶,背鰭亦具暗色記號。
廣泛出現於印度洋及西太平洋之坦尚尼亞、亞丁灣、印度、安達曼群島、越南、菲律賓沿近海域。臺灣雖於西南海域有漁獲記錄,唯數量十分有限,是頗為罕見的種類。
底棲性的種類,棲息水深由數十公尺至數百公尺。卵胎生,每胎產仔1~2尾。胎仔產出體長10.1~10.7公分。以底棲性小型魚類及甲殼類為食,有時可於胃內發現頭足類的鎖管。本種最大可成長至24公分,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15~16公分及18~19公分。本種是已發現鯊魚種類中體型最小的種類之一,僅稍大於小抹香鮫(Squaliolus laticaudus)。
由於體形過小因此不具經濟價值。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原鯊科(Family Proscylliidae),Finback Cat Sharks
褐黃扁魟黃扁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Urolophus aurantiacus (Müller et Henle, 1841)
體盤近似菱形,前緣波浪狀,外緣圓;吻端呈尖窄之三角狀;口內具3枚乳狀突起;齒具窄三角形齒尖。上唇具鬚狀邊緣,下唇則具大型唇褶;鼻孔小;鰓裂小且五鰓裂等距。不具背鰭;腹鰭短而寬;尾鰭短而圓;尾短,體盤長為尾長之1.3~l.5倍;尾具硬棘。體背棕色,腹白。
出現於日本、韓國、中國大陸、台灣沿岸海域。
底棲性。
台灣東北部沿近海域底拖網業者經常漁獲的種類之一,不具食用價值,一般均以下雜魚處理。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鰩目(Order Rajiformes)
燕魟亞目(Suborder Myliobatoidei)
扁魟科平魟科(Family Urolophidae),Round Stingrays
燕尾狐鯛燕尾普提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Bodianus anthioides (Bennett, 1832)
體延長;尾鰭深凹型,上下葉延長;體前半暗紅色,後半部粉紅色;體側後半部有許多不規則黑點,尾柄上下緣各有一黑色帶並延長至尾部上下葉,背鰭第一、二棘黑色,背鰭軟條紅色,鰭緣黑色,體側黑斜線相連;尾鱗紅色;臀鰭紅色,鰭緣黑色;體長可達40公分。
南日本、台灣、菲律賓。
常棲息於水深35公尺以深的瑚珊礁區,屬肉食性魚類。
為高貴的觀賞魚。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輻鰭魚綱條鰭魚綱(Class Actinopterygii)
硬骨魚類(首網)總論
新鰭魚亞綱(Subclass Neopterygii)
真骨魚組(Division Teleostei)
正真骨亞組(Subdivision Euteleostei)
鱸形目(Order Perciformes)
棘鰭魚首目(Superorder Acanthomorpha)
隆頭魚亞目(Suborder Labroidei)
鱸形系(Series Percomorpha)
隆頭魚科(Family Labridae),Wrasse Fishes
下盔鯊黑緣灰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ypogaleus hyugaensis (Miyoshi, 1939)
吻端呈拋物線狀;口前吻長約等於口裂寬;眼形如卵,眼眶隆脊退化;前鼻瓣萎縮,形成一如點狀之小三角形,左右鼻瓣與口裂完全分離;無口鼻間溝;第一背鰭基底長不超過尾鰭上葉長之1/2,起點與胸鰭後角相對稍後,基底中點較接近胸鰭而較遠離腹鰭;第二背鰭略小於第一背鰭,高度約為第一背鰭之1/2~3/5;臀鰭略小於第二背鰭;尾鰭下葉發達。
本種出現於印度洋之南非、坦尚尼亞、肯亞沿近海域,及西北太平洋之台灣東北海域、日本沿岸海域。
出現於熱帶及亞熱帶大陸斜坡底層水域,棲息水深40~230公尺。胎盤型胎生種類之一。每胎產仔10~11尾,妊娠期約為15個月。南非附近海域分布者於12月產仔。以底棲性硬骨魚類為主要餌料生物。
在日本是經濟性魚種之一,可由刺網、延繩釣底拖網漁獲。供食用。由於本種數量並不多,故於其他海域並非經濟性魚種。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白眼鮫目(Order Carcharhiniformes)、Ground Sharks
皺唇鯊科(Family Triakidae),Houndsharks
大眼六鰓鯊大眼六鰓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Hexanchus vitulus (Springer et Waller, 1969)
體形修長,可成長至1.8公尺以上。吻端窄尖;眼大型;下頜齒五列,梳狀,小齒尖較長。尾柄較細長,由背鰭基底末端至尾鰭上葉起點之距離為背鰭基底長之2倍以上。
本種零星出現於溫帶及熱帶沿近海域,如西北大西洋的巴哈馬外海、古巴、尼加拉瓜、哥斯達黎加外海,東大西洋的象牙海岸及奈及利亞外海,印度洋的南非馬達加斯加、肯亞外海及西太平洋的臺灣、菲律賓沿近海域。臺灣東北部海域則偶而可由底拖網漁獲。
棲息於陸棚及斜坡區,水深90~600公尺處,通常接近海底,不過偶而也會游到水面。由於其棲息於較深水域,故對其瞭解頗為有限。卵胎生,每胎產仔數31尾,以魚類及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對人類不具危險性,沒有攻擊人類的記錄。最大可成長至180公分,胎仔產出體長43公分,最小性成熟體長雌、雄分別為142公分及213公分。
可由底拖網及延繩釣漁獲。魚肉供食用,體形太小者則當成下雜魚供養殖用餌料,唯數量有限。
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
脊椎動物亞門(Subphylum Vertebrata)
軟骨魚綱(Class Chondrichthyes),Cartilaginous Fishes
有頜首綱(Superclass Gnathostomata)
板鰓亞綱(Subclass Elasmobranchii)
六鰓鯊目六鰓鮫目(Order Hexanchiformes),Frilled and Cow Sharks
六鰓鮫科六鰓鯊科(Family Hexanchidae),Cow Sharks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