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習障礙兒童〔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障礙兒童在大陸地區通常指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方面具有一種或多種障礙的兒童。具體指在閱讀、書寫、拼字、算術、說話、思考等方面具有一種或多種障礙的兒童。學習障礙兒童可能具有閱讀缺陷症、計算缺陷症、失認症、智覺障礙和輕微大腦功能失常,但不包括智力落後、視覺障礙、聽覺障礙、肢體障礙、情緒困擾或環境不利等導致學習困難的兒童
兒童博物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博物館是以兒童為主要的對象專為兒童所設置的博物館。在展覽內容、主題、深度、方式上,均以能傳達更完備的、更符合兒童心理特性與階段性需要之知識為主旨,提供兒童一個有趣的學習與活動空間。目前尚有針對不同領域設置的兒童博物館,如兒童交通博物館、兒童玩具博物館等。強調兒童與實物直接接觸與操作經驗的展出型態,為兒童博物館最佳特色之一。
  現今兒童博物館內的組織架構大多分為兩大部門:一為展示部門,一為教育資源部門。展示部門主要在收集、整理、設計、布置館內展覽物品等;教育資源部門則著重展覽主題活動化的策畫與執行。館內人員皆需具有專業知識、技能與態度,尤其歡迎具備博物館學並兼具有其他專長人士...
兒童能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能力」是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在討論兒童的發展時所涉及的一個論題,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藉由社會情境的需要,來激勵兒童的能力,使他能在這些情境中找到自己。最早喚起兒童能力,並使它們有活動性的是家庭的社會情境;兒童參與家庭活動,是因為他發現這些活動對他自己和別人都有一種社會意義及滿足。
  其實在兒童生活的初期,兒童的能力並未發展,只有當兒童和其他人產生互動關係時,兒童的能力才有所表現及發展。然而這種個人和社會的關係,存在著另一種誤解。因為在兒童參與社會的活動時,他是自我中心的,且是自私自利的;他只會為他自己的安全及快樂而行動。但是社會的延續、一般人的利...
自閉兒兒童的身心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廣西自治區少年兒童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西自治區少年兒童圖書館於1985年3月創立,1986年元月正式對外開放。
  該館書刊的採集方針是盡量收齊少年讀物,注意收藏教學參考書刊。現擁有書刊資料120,000冊(件),其中文圖書114,000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508種2,904冊,中外文報刊合訂本132種447冊,視聽資料3,118件。
  該館現有工作人員26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1人,中級專業技術職稱12人,初級專業技術職稱13人。該館下設業務單位:採編部、外借部、期刊部和辦公室。
  該館開展讀者服務方式有:(1)館內閱覽,設有綜合閱質室和過刊閱覽室。綜合閱覽室擁有閱覽座位150席,向...
兒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以純真的童心,選擇適合的題材,將個人真切的感受,自然活潑的表現出來的圖畫,稱為「兒童畫」。
兒童獎學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獎學金指政府、學校或其他機構為了獎勵清寒但才能優秀的學生,提供獎學金讓這些學生能夠就讀更高級或是更好的學校。在經濟地位不平等的社會中,提供優秀學生獎學金是促進教育機會均等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西洋教育史上,獎學金的制度可以追溯至羅馬帝國時代。古希臘的斯巴達(Sparta)雖然提供免費、公共與強制的教育給男孩和公民,但非公民與女孩則被排除在外。到了中世紀時,教會曾提供免費的教育給貧苦學生。宗教改革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認為過去的一些免費教育只是零散的,遂主張為大眾建立普遍、義務的公共教育,特別是初等教育。馬丁‧路德的看法與當時的人文...
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成立於1981年10月30日,它是通過借閱圖書資料,組織和引導廣大少年兒童多讀書、讀好書,促進和培養少年兒童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能力的一代新人的一個重要社會教育單位。
  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根據少年兒童圖書館的方針任務制定了「湖南省少年兒童藏書採購原則、範圍、標準」。據1991年底統計,該館全部圖書資料460,000冊(件),其中中文圖書440,000冊,中外文期刊合訂本576種8,585冊,中外文報紙合訂本92種2,603冊,外文圖書2,100冊,視聽資料1,012件。該館重點採集少年兒童思想教育類書刊、兒童文學、低幼讀物、連環畫、科普讀物、科學...
失去管教的兒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國在一九八○年代(當時的西德),由於失業率的突然升高,達到百分之十以上,使社會運作失調,突然增加許多遊民。那些成人遊民急著找工作,到處奔波而無暇照顧子女,於是讓子女外出流浪。外出流浪的兒童最容易犯罪。當時的犯罪有兩種:一為吸毒;一為占屋運動(Bewegung der Hausbesitzung)(隨便進入別人屋內占據人家房屋),使社會不安寧,連警察也感到頭痛。
  當時大學裡的教育學教授,結合教育團體收容那批失去管教的兒童,然後供其吃住及教育。當時的教育學教授,對那些兒童進行調查與訪問,了解其犯罪的家庭與社會背景,一時之間探討此類問題的著作,如雨後春筍般出版。
  失...
兒童中心家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中心家庭係指工業化以後的現代家庭,以別於工業化初期及其以前的傳統家庭。在工業化初期以前的西方社會中,家庭成員與其他社區成員具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不論在教會、工作或慶典等活動中,親戚、鄰居及朋友均經常齊聚一堂,而兒童亦伴隨父母參與成人的活動。此種家庭具有社區取向(community-oriented),即關心與外在社區及親友的聯繫,形成一種緊密的結合。但工業化以後的西方社會出現所謂的現代家庭,其關心的重點由外在社區轉向家庭內成員彼此的互動,尤其以父母與兒童的互動為中心。兒童被視為獨立的個體,得到父母應有的尊重,即使父母都必須外出工作,但對兒童的關注與重視均遠甚於過去。
  兒童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