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戰時兒童保育會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建立的兒童保育群眾性團體,由鄧穎超、沈鈞儒、郭沫若、李德全等人聯絡國民黨及其他黨派和社會各界知名人士共一百八十四人聯名發起,民國二十七年(1938)三月十日成立於武漢。其宗旨是:扶植民族後代,培育無家可歸的難童健康成長為抗日建國力量。保育會擁有理事五十六名,理事長宋美齡,副理事長李德全,常務理事鄧穎超,並聘請了包括蔣介石、毛澤東、蔡元培、陳嘉庚、茅盾和斯諾在內的二百八十六位名譽理事;相繼在全國各省市、香港及南洋地區成立了二十餘個分會,建立了五十三所戰時兒童保育院,收容保育難重二萬餘人;主要通過宣傳動員全民抗戰、徵募經費,救濟保育難童。
兒童世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世紀]為瑞典女教育改革家愛倫凱(Ellen Key, 1849~1926)的著作,於一九○○年出版。她認為二十世紀是兒童的世紀,應喚起人們重視兒童教育。她並提出「未來學校」(school of future)的構想,認為「未來學校」是一種「綜合學校」,其學校設備是一種「學校花園」,兒童受教育好像「夢」一樣,能夠選擇他所喜歡的從事學習。
  她的思想受盧梭(Jean Jacques Rousseau, 1712~1778)的影響很大,尤其是教育思想上的自然主義的影響;同時也受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進化論思想的影響,而提出了她...
兒童感聖樂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樂舞團隊名。宋朝(西元960∼1279)教坊小兒隊舞十隊之一。「兒童感聖樂隊」於皇帝舉行春、秋及聖節三大宴,御樓賜酺,崇德殿宴契丹使臣及上元觀燈時,隨小兒隊舞其他九隊依次表演樂舞。衣青羅生色彩,繫勒帛,總兩角。
《宋史.卷一百四十二》、《東京夢華錄》。
臺北市兒童交通博物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臺北(附錄-地名-文教處所)
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創建於1964年6月,館舍面積2,400平方公尺,位於重慶市中區繁華地段,是中國較大的少年兒童圖書館之一。
  據1991年的統計,該館全部館藏資料340,000冊,其中連環畫、兒童讀物佔館藏總數70%左右。
  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下設採編部、閱覽部、輔導部和辦公室,現有工作人員40人,其中具有各級專業技術職稱20人。
  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主要服務對象是重慶市4,000,000多少年兒童,還有少年兒童教育工作者。服務的主要方式有:(1)館內閱覽 館內設有小學生閱覽室、中學生閱覽室、書刊閱覽室、教師參考室、活動室,擁有閱覽座位近700席...
兒童教育期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教育期刊〕於一九二四年由國際兒童教育學會(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ACEI)所創辦,為ACEI的會刊。該刊每年發行五期,每期發行量約一萬四千冊。
  該刊物在獻給關心兒童教育發展的所有人士,以促進有關兒童教育發展課題的思索為刊旨。由於不以嚴苛學術導向為編輯方針,故相當具有可讀性,適合學術及一般讀者閱讀。與其他相關主題的刊物比較下,該刊物並不像〔今日兒童期刊〕(Children Today)一樣,在編輯題材上顯現過於廣闊的取向,顯然〔兒童教育期刊〕更具專業的特色。
  刊物內容除了探討家庭...
北京市少年兒童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北京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的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北平市立圖書館分館,館址在中山公園中山堂後殿。1956年遷至西城區頭發胡同,1960年又遷至國子監外院。1956年至1989年初,該館由首都圖書館代管,1989年2月25日,該館恢復獨立建制。
  北京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是省、市級少年兒童圖書館,是北京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室)的中心館;為北京市3,500,000少年兒童提供健康、有益的各類圖書、報刊,為少年兒童工作者提供關於少年兒童工作理論研究的參考資料和諮詢服務,對北京市區、縣少年兒童圖書館(室)進行業務輔導,廣泛蒐集、典藏有關少年兒童的文獻資料;是北京市少年兒童文獻的存儲、流通和檢索中心...
共產主義兒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共產主義兒童團是中國少年先鋒隊的前身,在民主革命時期的少年兒童組織叫「共產主義兒童團」。在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三日,建立全大陸統一的「中國少年兒童團」。在一九五三年六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改名為「中國少年先鋒隊」。
樹基兒童學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樹基兒童學園是中國早期的兒童教育機構。民國十年(1921)建於四川成都,原名為「私立成都女子協合師範附設樹基幼稚園」。半日制是幼師學生見習與實習的場所。三十一年(1942)夏,協合師範停辦,原附設樹基幼稚園改稱為「成都私立樹基兒童學園」,成為對二至十二歲兒童進行相應教育的機構,內設幼稚園、嬰兒園、托兒所、平兒園、小學等。一九五二年十一月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接辦。現為成都市第三幼兒園。
〔關於保育兒童的決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關於保育兒童的決定〕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陝甘寧邊區政府關於兒童保育問題的文件。民國二十九年(1940)十二月由當時的邊區政府民政廳頒發,三十年(1941)一月予以修正。文件中提出:建立管理(保育行政)組織,即在邊區民政廳設保育科,在各縣市政府的第一科添設保育科員一名,專門負責孕產婦及兒童的調查、登記和保護等工作;舉辦保育人員培訓班。並詳細規定了產婦與嬰兒的待遇、衛生教育以及托兒所的保育工作等。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