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畫閒看兒童捉柳花句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臣(約西元1460至1535年後),字舜卿,別號東村,鵝場散人。吳郡人(今江蘇蘇州)。畫山水師陳暹(1405-1496),得宋人法;擅摹李成(919-967)、郭熙(約1001-1090)、馬遠(活動於1189-1225)、夏圭(活動於1180-1124),用筆精熟。又兼工人物,無論古貌奇姿,或綿密蕭散,均能各極意態。唐寅(1470-1523)、仇英(約1494-1552)二家,為其最傑出的弟子。   白居易〈別柳枝〉:「誰能更學孩童戲,尋逐春風捉柳花。」與楊萬里的〈閒居初夏午睡起〉:「日常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   畫幅構圖採邊角式,雖與浙派同樣傳承自馬、夏傳統,但卻了無浙派剛勁的筆調,處處洋溢著南宋院體繪畫抒情的風致。周臣弟子仇英的工筆人物畫,殆種源於此。    
兒童止痛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痛覺的成因很多,兒童致痛的機會又多於成人。輕度的痛覺常由割傷、蟲咬、燙傷或跌傷;兒童常有頭痛、腹痛、牙痛等現象;或因醫療而有打針、輕微手術等痛覺。對這類痛覺,除必須的醫藥外,可用心理方式減輕痛覺以至遺忘痛處。
  在知覺方面,應用想像、改變思路,使痛處不再是注意的焦點,可減低痛楚。如想一些別的事、愉快的事、或喜愛的事物;設想痛楚不似預期的嚴重,設想更大的痛楚以與自已的痛處比較;較大的兒童可以設想安慰玩具動物痛時的方法,或教別人不怕痛的方法。
  在動作方面,可以增加不影響痛處的活動以轉移注意,如變換遊戲的方式或玩具,找出新的玩法,由戶內改成戶外活動,訪問友伴。必要時也可...
語言障礙兒童診斷程序&教育安置診斷語言障礙兒童的程序可分下列幾點說明:目錄1 一、個案的病例2 二、智力評量3 三、聽力評量4 四、障礙評量5 五、輔導或矯治計畫6 語言障礙兒童的安置原則如下:7 目前我國對語言障礙兒童的安置,通常有下列兩種:8 關鍵字9 參考資料 一、個案的病例1. 發展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小孩。如:「兒童」、「嬰兒」。《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小孩,未成年的人。如:「牧童」、「兒童」、「童叟無欺」。《孟子.盡心上》:「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艾瑞克森(E._Erikson)人格發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現則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問題。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希望"這一品質,它起著增強自我的力量。具有信任感的兒童敢於希望,富於理想,具有強烈的未來定向。反之則不敢希望,時時擔憂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艾瑞克森把希望定義為:"對自己願望的可實現性的持久信念,反抗黑暗勢力、標誌生命誕 生的怒吼。"兒童期(1.5~3歲):自主與害羞和懷疑的衝突這一時期,兒童掌握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說話...
佛洛依德(Freud)的人格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tent stage):發生於童年中期。此階段時間很長,卻未表現明顯的性發展而呈現潛伏狀態。此時期兒童失去對「性」相關活動的興趣,轉向週遭的有趣事物。例如課業、生活習慣,性驅力變得不重要,友誼限於同性。發展不良則可能表現性昇華及壓抑性慾。(5)性徵期又稱生殖期(genital stage):發生於青春期至成人之後進入兩性的成熟關係中。個體性器官成熟後,產生第二次的性慾衝動,性需求轉向相似年齡的異性。佛洛依德認為此時期的性本能,需要透過「性高潮」才能滿足,因此產生性愛。兩性始有共同生活與婚姻的理想,性心理的發展已非常成熟...
皮亞傑(Jean_Piaget)認知發展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歷程。皮亞傑的研究方法不採用當時流行的等實驗組及多人資料統計的方式,而採用對於個別兒童(他自己的女兒)在自然的情境下連續、細密的觀察紀錄他們對事物處理的智能反應,屬於質的研究。而他這種研究方式,廣為現時兒童心理學家所採用。認知發展論的理論,可以分成兩階段說明: 其一是他理論中的重要觀念,這些術語代表其理論的要義或基本概念。 其二是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階段觀點。...
風聲鶴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反義:神色自若,氣定神閒辨似: 「風聲鶴唳」及「杯弓蛇影」都有疑神疑鬼、驚恐不安的意思。 「風聲鶴唳」側重於因外在形勢而產生的恐懼;「杯弓蛇影」側重於因虛幻的事物而產生的恐懼。 風聲鶴唳 杯弓蛇影 辨似例句 ○ ㄨ 公司裁員名單尚未公布,同仁間已是~,人人自危了。 ㄨ ○ 我們所以反對兒童看恐怖電影,就是怕他們會~,嚇壞自己。
社會學習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習來自於觀察與模仿3 (三)模仿學習有不同的方式4 (四)模仿學習非機械式反映5 (五)最能引起兒童模仿的楷模6 (六)觀察學習四階段歷程7 社會學習論在教學上的應用8 參考書目9 關鍵字 (一)強化並非構成學習的必要條件不同於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在操作條件學習理論中強調強化是構成必要條件,班杜拉不再視強化為加強刺激-反映之間連結的必要因素,只將之作為個體對於環境認知的一種訊息,重視個體學習時的自主性。(註2) (二)學習來自於觀察與模仿社會學習論提出個體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