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1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撲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金瓶梅》第七五回:「你睡下,等我替你心口內撲撤撲撤,管情就好了。」
衿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作。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范啟與郗嘉賓書曰:『子敬舉體無饒縱,掇皮無餘潤。』郗答曰:『舉體無餘潤,何如舉體非真者?』范性衿假多煩,故嘲之。」
捻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成條的東西。如:「紙捻兒」、「燈捻兒」。也稱為「筒子」、「捻子」。
油紙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照明用具。以粗厚的紙(如牛皮紙),蘸桐油或其他油類,待乾之後裁成條狀,搓成捻子,遇暗時,點燃一頭,拿在手上照明。
槓子火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硬面燒餅。做時得用槓子製,故稱為「槓子火燒」。《醒世姻緣傳》第八○回:「寄姐不在面前,童奶奶袖了幾個槓子火燒,要從窗縫送進與他,喚了幾聲,不見答應。」也稱為「槓子頭」。
鬼捏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皮膚無故青腫。元.關漢卿《金線池》第三折:「最不愛打人七八道貓煞爪,掐紐的三十馱鬼捏青。」
馬殺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摩。為英語massage的音譯。用手指搓肌肉、關節等,以達到促進血液循環、鬆弛神經、增進器官功能等作用。
切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古代麵食。先將麵粉用絹篩篩過,再與調過的肉汁和,拉成與筷子一樣粗細、每段約長一尺的麵條。然後浸在水裡拉長,再一條一條的放入鍋裡煮熟。見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卷九.切麵粥》。
2.用刀切成的麵條。先將麵粉成麵團,用擀麵杖擀成薄片摺疊起來,再用刀切成一條條細長的麵條。
接捻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捻子,搓成條狀的紙。「接捻子」是指暗中傳送信件。如:「父親發現女兒背著他和男友接捻子,大為光火。」
不抵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幫助、沒有用。如:「這個清潔劑真不抵事,衣服上的汙斑,搓了半天也洗不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