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少不更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十四。 〔注解〕 (1) 堯、舜:唐堯與虞舜的合稱,二人均為古代的聖君。 (2) 脅:以威力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急切的、切的。[例]渴望、渴念、渴求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蒲松齡〈代韓欒州祭高少宰念東先生文〉:「乃一旦徵書交,不聽其眠,熙世之高舂,東山再起,補秩司農,不修幅于衫履,寄大隱于朝中。」
迥然不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國有佳人」、「驚風飄白日」、「謁帝承明廬」等篇,鏗鏘音節,抑揚態度,溫潤清和,金聲而玉振之,辭不切,而意已獨至,與《三百五篇》異世同律,此所謂韻不可及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 (2) 鍾嶸:?∼西元518?,字仲偉,南朝梁潁川人,南朝齊、梁的文藝批評家。好學有思理,歷仕南朝之齊、梁。曾品評漢魏至梁一百二十餘詩人之詩作,論其優劣,分為上、中、下三品,著成《詩品》,與《文心雕龍》並稱。 (3) 《詩品》:南朝梁鍾嶸撰,共三卷。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共一百二十餘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 (4)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
疾言厲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語急,神色嚴厲。形容人發怒的樣子。明.沈鯨《雙珠記》第一三齣:「我那時疾言厲色,雖辱罵了他一場,恨藏奸賣俏,真是個人中獸。」《官場現形記》第五四回:「那梅大老爺的臉色,已經平和了許多;就是問話的聲音,也不像先前之疾言厲色了。」
夢寐以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睡夢中都在尋找、追求。語本《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形容願望強烈、切。如:「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職位,你怎能輕易放棄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逼、逼近。《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末,蹙於腦而休於氣。」《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
俗民方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行為都是依據普通常識來做決定,亦即認定社會客觀存在且獨立於任何人之外。2. 社會具有規則,而個人被要學會辨認這些「沒有被紀錄」的規則,但人們通常只是了解這些規則的背景以及其運作模式。三、 透過研究者的觀察來了解高芬柯點明俗民方法論的研究重點不在於那些互動規則,而是在規則籠罩、無形牽制下的人類行為,亦即研究人類在不自覺的情況下,會如何被這些潛在規則所影響,強調過度的科學理性原則和一致的原則反而會讓人類行為更加難以理解,因此,俗民方法論者企圖從現實和實際的立場來看待人類社會,並更切實的描述人類互動的行為過程。 批判俗民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勉強、強。《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切膚之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切膚之痛」的「切」意思是靠近、接近,「切膚」就是極為接近人身,可引申為與自身密切相關。《易經.剝卦》有所謂:「剝床以膚,凶。」其釋辭云:「剝床以膚,切近災也。」此處的「膚」原非指人身肌膚,而是喻指床面,整句話的意思是:大床的床體毀損殆盡,已經剝落到床面了,而床面是最接近人身的,這也代表災害即將近。所以當出現剝卦時,便象徵著災害將至,會有凶險。後來「切膚之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與自身密切、能深刻感受到的痛苦,後則用來比喻極為深刻難忘的感受與經驗,如《聊齋志異.卷七.冤獄》:「受萬罪於公門,竟屬切膚之痛。」便是這個意思。今人或誤解「切近」之「切」,為「切割」之「切」義。若作切割解,...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