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3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借指所思念的人。唐.李白〈久別離〉詩:「東風兮東風,為我吹行雲使西來。」南唐.馮延巳〈蝶戀花.幾日行雲何處去〉詞:「幾日行雲何處去。忘了歸來,不道春將暮。」
秋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比喻白髮。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五:「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宋.陸游〈秋興〉詩:「起行百匝幾歎息,一夕綠髮成秋霜。」
徹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澈底明白了解。宋.陸游〈初歸雜詠〉詩七首之六:「老入鵷行方徹悟,一官何處不徒勞。」也作「澈悟」。
樂道安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間的自然法則,那麼不必有什麼作為,萬事萬物便自然合於仁義了。……真正的聖賢之人,應該順其自然,安於任何處境,即使貧困,也信守天道,不因求取額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損害了生機,當然也不會任意索求而違逆正道。」其實道家的中心思想便是自然無為。文子所揭示的即此理念,所以要人安於現況,即使貧困,也能樂於信守正道,不作他想,也就是所謂的「安貧樂道」了。後來「安貧樂道」演變為一句成語,用來比喻能安於貧困的處境,並仍以信守道義為樂。
魚得忘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得魚忘筌」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外物》荃1>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2>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3>。吾安4>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注解〕 (1) 荃:音ㄑㄩㄢˊ,通「筌」。捕魚的竹器。 (2) 蹄:捕兔的器具。 (3) 得意而忘言:不拘泥於字句言辭,既得其意,則忘其言。見「得意忘言」。 (4) 安:何處、哪裡。
枯腸搜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喫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3>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注解〕 (1) 碗:指盛茶水的碗,體積較杯子為大。 (2) 喉吻:喉頭與嘴脣。 (3) 習習:舒和的樣子。
鬥角鉤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聳直立,不知有幾千幾萬個院落。深邃幽遠、高高低低的建築,常讓人分不出西東;宮中的景色也常讓人不知身在何處。在一天之內,同一個宮殿之中,氣候卻大不相同。後來「鉤心鬥角」被用來形容宮室建築的結構精緻巧妙。在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詠物詩》所云:「近時詩家詠物,鉤心鬥角,有突過前人者。」這幾句中,已非原來的用法,而是用於比喻詩文的布局結構精心巧製,爭奇鬥勝。在其另外一篇《兩般秋雨盦隨筆.卷一.象棋》說:「夫救彼正所以固我也,鉤心鬥角,更難于二人對局者。」則是轉為比喻競鬥心機,刻意經營的意思,也就是現今常用的意義了。
屍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或動物死後所留下來的骨骸。《三國演義》第三○回:「我軍亡在旦夕,我屍骸不知落何處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昨夜在後園中遊賞,被虎撲了去,至今沒尋屍骸處。」
不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固定、不穩定。《永樂大典戲文三種.小孫屠.第九出》:「此婦人奈其心不定,又和孫二爭叉。」《三國演義》第三七回:「蹤跡不定,不知何處去了。」
李碧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977)小人物之30-60 (無綫電視)(1977)小時候 (香港電台)(1977)獅子山下之何處是吾家(上,下) (香港電台)(1979)人之初之不哭的阿B (香港電台)(1979)人之初之生滋狗的日記 (香港電台)(1979)屋簷下 (香港電台)烙印(香港電台)歲月河山之我家的女人(上,下) (香港電台)(1980)歲月河山之蕭先生 (香港電台)(1980)香港香港之霸王別姬(上,下) (香港電台)(1981)香港香港之江湖再見 (香港電台)(1981)小說家族之男燒衣 (香港電台)(1987)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