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96.03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魯納(Jerome_S._Brune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會使學習活動產生增強作用。 敘事研究  1991年,布魯納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出版社的人文學術期刊《評探索》發表文章,標題為「敘說建構的真實」。他認為人們以敘說過程中所要探索的「心理真實」,來決定將片斷的經驗置於具連貫性與整體性的脈絡中加以獲得。文中他提出人們的心理會透過文化產品(如語言和其他符號體系)的調解,建構出其對真實的意識。他特別集中將敘事的理念視為這些文化產品之一。布魯納詳細說明敘事研究的十種特徵:歷時性:指在時間序列上,對事情的描述,此時間非鐘錶上的時間,而是人類的時間。特殊性:敘說中的特殊事物,用來參照用...
上行下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不快樂,並且感到納悶,於是就詢問弦章,為什麼群臣們會是這樣的反應。弦章說:「這是因為那些群臣們不敢評君王的過錯,而古人曾說,國君喜歡吃什麼、穿什麼,臣下也就跟著喜歡吃什麼、穿什麼;所以如果國君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們也就只會向國君奉承,而不會向國君進諫了。」這則故事中蘊含了「上行下效」的意思,正說明了在上位者言行舉止的重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向發商購貨物。如:「切貨」。
眾志成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明.史可法〈某道告急詳文〉:「未有居官者自驚風鶴,而能使眾志成城者也。仰該道嚴飭將士,併力固圉,勿信道旁浮議,二三其志!」
衝突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述2 當代衝突理論概要3 關鍵字4 參考文獻 概述衝突理論(Conflict theory)自始便是建立在Parsons結構功能論的對立面上,並判功能論是烏托邦式的理論,完美的社會只存在於幻想之中。衝突論派的理論重點是在於對於社會變遷的解釋,不同於功能學派強調的是社會的整合以及均衡;衝突學派認為社會的變遷不僅是必然的,而且是強烈而急遽的,且變遷的後果對於社會是破壞性的而非建設性的。衝突學派的兩大啟蒙家乃是馬克思(Marx)以及齊默爾(Simmel);馬克思雖非社會學者,但其在《資本論》中點出的資本主義本質上的...
手不釋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曹操死後,曹丕繼位為魏王,不久即竄位而自立為帝。曹丕在政治的抱負和成就上雖遠不及曹操,但對於文學的重視,則不在其父之下,《典論.論文》所說:「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可見一斑。又曹丕寫過許多的詩歌、散文、辭賦,其中《典論.論文》是文學評的重要論著之一。曹丕對於文學的愛好,實有家學淵源。父親曹操不但是一代梟雄,也是著名的詩人;弟弟曹植的文采則更是不在話下,後人譽為「才高八斗」。父子三人對建安文學的蓬勃,更是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曹丕在《典論.自敘》一文裡記述了父親曹操勤於治學,即使身在軍隊之中,軍務繁忙之際,仍隨時拿著書本閱讀,以充實自己,並常跟曹丕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
居安思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居安思危目錄1 出處2 故事3 詞義3.1 相似詞3.2 相反詞4 例句 出處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故事春秋時,晉、宋、齊等十二國聯合攻打鄭國,鄭國就向實力最強的晉國求和,並得其同意。這樣,鄭國為了表示感謝,就送晉國大禮物。這樣,鄭國為了表示感謝,就送晉國大禮物。晉悼公把禮物分給功臣魏絳,可是魏絳拒絕了禮物,並勸告晉悼公:《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即使在和平時期,也應居安思危,不可掉以輕心...
下里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就寥寥無幾了。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樣的,那些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欣賞、了解我的為人呢?」宋玉以「陽春白雪」這種高雅的曲子來比喻自己,用「下里巴人」這種通俗的歌曲來形容那些因為自身程度不夠而無法了解他,進而排擠他的人,表達了自己不被世人所了解的苦悶心情。後來「下里巴人」這句成語被用來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
冷嘲熱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冷言冷語,冷嘲熱罵反義:義正辭嚴辨似: 「冷嘲熱諷」及「冷言冷語」都有言語中帶諷刺意味的意思。 「冷嘲熱諷」側重於尖酸的嘲笑與譏諷;「冷言冷語」側重於冷淡的態度與言辭。 冷嘲熱諷 冷言冷語 辨似例句 ○ ㄨ 這個犀利的評論家,總是以~的筆調評時事。 ㄨ ○ 他一不高興就板著臉,對人~的,任誰都受不了。
興高采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勰,字彥和,南朝梁東莞人。著有《文心雕龍》十卷五十篇,書中討論的範圍廣泛,包括文學源流、文體區分、創作方法及文學評等方面,對後代文學創作及文學評影響深遠。本篇〈體性〉是在討論文章的風格與作家的性情,將文章歸類成典雅、遠奧、精約、顯附、繁縟、壯麗、新奇、輕靡八種風格,而文章風格的形成受個人的性情影響。舉了漢、三國魏、晉各朝名家為例,如:三國魏的阮籍,為人豪邁灑脫不受約束,所以他的文章格調高遠脫俗;三國魏嵇康長得英俊有俠氣,所以文章旨趣高超,辭采峻切犀利;西晉潘岳性情輕浮思想敏捷,所以文章流暢幽美。由此類推出,人的性情和寫出來的文章風格是相符的。後來「興高采烈」被用來形容興致勃勃,情緒熱烈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