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6.27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心不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劉時中〈端正好.上高監司.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據《全元散曲》引)不是我論黃數黑1>,怎禁他惡紫奪朱2>?爭3>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馬牛襟裾4>。口將言而囁嚅5>,足欲進而趄6>。 〔注解〕 (1) 論黃數黑:惡意攻訐,誹謗評。見「數黑論黃」。 (2) 惡紫奪朱:比喻異端代替正統,邪惡超越正義。惡,音ㄨˋ,憎恨。見「惡紫奪朱」。 (3) 爭:如何,同「怎」。 (4) 馬牛襟裾:比喻不識禮儀,人行事像禽獸一般。襟裾,音ㄐ|ㄣ ㄐㄩ,衣服。見「馬牛襟裾」。 (5) 囁嚅:音ㄋ|ㄝˋ ㄖㄨˊ,有話想說又不敢說,吞吞吐吐的樣子。 (6) 趄:音ㄗ ㄐㄩ,想前進卻又不敢。
潛在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代表人物,如傑克森、德瑞賓等,其中傑克森強調以班級為分析潛在課程的核心單位;新馬克思學派承襲了社會判理論的論點,重視思想與行動的關係,以及知識形成的社會制約因素,採用衝突、內省和判的思考模式,透過理性的溝通,來促進教育的改造,其代表人物,如包爾斯、金帝思、艾波等均屬之,因此對於潛在課程的研究特別重視運用分析和辨證的方法,全市學校知識、價值觀念和意識型態的傳遞和轉化的過程,進而達到課程的解放和教育的解放。潛在課程世雄升正式學習課程以外很重要的一...
執迷不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迷不悟」是指人堅信錯誤的觀念,無法醒悟,「迷」即是迷惑之意。東晉時,佛教對中國的影響日劇,僧侶們的政治勢力日漸龐大,道德也日趨墮落,引起不少人的評。僧人釋道恆有感於時人對佛教的質難,作〈釋駁論〉斥責僧人的所作所為,並說他們「執迷自畢,沒齒不悟」,就是指他們固執自信,永遠也不知道悔悟。後來「執迷不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堅持錯誤的觀念而不醒悟。稍晚,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文章中就使用了這句成語。他在前朝被封為征東將軍,為朝廷帶兵東征,剷除地方勢力。出發前寫了一篇〈移檄京邑〉,向當地的領袖喊話,說他們受到良好的教養,只是受制於惡人,才不得不為亂。若歸順朝廷,即能轉禍為福。但若還是...
風花雪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9.《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小弟每常見前輩語,有些風花雪月的字樣,被那些後生們看見,便要想到詩詞歌賦那條路上去,便要壞了心術。」
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司馬光〈乞開言路狀〉(據《溫國文正司馬文集.卷四七》引)1>右臣昨在京師,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遣使訪以得失,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中外聞之,踊躍相慶,以為言路2>將開,下情得以上通,太平之期,指日可待也。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宋.曾肇〈論內直付有司〉。 (2) 言路:向朝廷進言的途徑。〔參考資料〕 宋.曾肇〈論內直付有司〉(據《宋文鑑.卷六一》引)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更張政事,除民疾苦,開廣言路,收拔淹滯。每一令之出,內外無不驩呼相慶,以至。未明求衣,辨色臨朝,躬親聽斷,夙夜不懈。推今日欲治之心,為之不巳,太平之功,指日可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他人過失的評。晉.范甯〈春秋穀梁傳序〉:「片言之貶,辱過市朝之撻。」
手足無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uò釋義︰即「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 01.《金瓶梅.第四八回》:「府尹胡師文,見了上司下來,慌得手腳無措。」 參考詞語︰莫措手足注音︰ㄇㄛˋ ㄘㄨㄛˋ ㄕㄡˇ ㄗㄨˊ漢語拼音︰mò cuò shǒu zú釋義︰猶「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 01.《明史.卷一八六.楊守隨列傳》:「天下嗷嗷,莫措手足,致古今罕見之災,交集數月以內。」 參考詞語︰無所措手注音︰ㄨˊ ㄙㄨㄛˇ ㄘㄨㄛˋ ㄕㄡˇ漢語拼音︰wú suǒ cuò shǒu釋義︰猶「手足無措」。見「手足無措」條。 01.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卷一六.指摘科場》:「向來所居為奇貨者,一旦喪氣失志,無所措手矣。」
回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erbal feedback),是指學生在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之後,教師對他的表現所給予口頭上的讚許或評。教師在給予學生回饋時,宜遵守以下兩個原則:其一,當學生向教師提出問題時,無論問題的性質如何,也無論問題是否合理,教師均宜先予以接受。其二,當學生回答問題時,無論他回答得正確或錯誤,原則上對他敢於回答的行為,先表示接納和肯定。2.文字回饋:所謂文字回饋(written feedback),是指教師在閱學生作業時寫在作業上的文字。教師
物極必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子》一書作者文子,據傳為春秋時晉國人,大約和孔子同一時代,為老子弟子。《文子.九守》中講述: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發展到極限,就會朝相反的另一方轉化,過於自滿則會招致損害,像日月盈虧一樣,是不變的道理。古代聖明的天子待人謙沖和善不敢自滿,像容納百川匯注的谿谷,接受來自各方的評及建言,功業和德行才能不衰退,這就是天道。另外在《文子.上禮》亦有相同的說法:天地萬物循環的道理發展到了極限,就會朝相反的方向轉化,過分盈滿就會有所損害。後來「物極必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發展到極點,必然會轉向發展。
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顯然屬一對轉注字。唯「史」屬說文解字三篇下史部,「書」屬說文解字三篇下聿部,部首是不同的。梁東漢評形轉說一派合建類一首,但不能解釋同意相受。因為同形不一定同義,相反,同一個義符的字它們極大多數意義都不相同。(《漢字的結構及其流變》)。唐蘭《中國文字學》強調轉注是以形符作主體。向夏按同源詞都是以語音聯繫為條件的,而轉注既屬同義詞,語音聯繫更是必要條件。唐氏強調建類一首的形符,而看輕語音的聯繫,似欠周全。(《說文解字敘講疏》)以上「形轉說」,只解釋了「建類一首」。 「義轉說」義轉即同義的字,是同一組轉注字。清戴震釋轉注...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