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0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3.78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每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凡是遇到。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嬰幼兒氣質類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堅持性:孩子正在或想要作某些事情時,若遭遇困難、障礙或挫折時,繼續維持原活動的傾向。堅持度低的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放棄,堅持度高的孩子很固執,有時很可能令人頭疼。反應閥: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包括視、聽、味、嗅、觸及社會覺﹝指察言觀色的能力﹞。反應閥低的孩子卻容易讓人誤解為遲鈍或不經心。適應性:孩子適應新的人、事情、情況或場所難易的程度。適應度低的孩子在建立新的習慣、適應新的環境及團體生活都較困難。反應強度:孩子對於內在或外在刺激所產生的反應激烈程度。反應度強大的孩子高興時大叫大跳,生氣時大哭大鬧,常讓別人受不了,也容...
咳聲嘆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憂慮或煩惱而嘆氣。如:「遇到困難,光是咳聲嘆息沒有用,勇敢面對問題才是根本之道。」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白居易是同年,在貶居的日子裏二人因為機緣而成了好友。後來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白居易為他的長期遭受貶謫抱不平,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一方面在稱讚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的同時也為其不幸的命運而感嘆,因劉禹錫的兩度被貶一共是23年(“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答,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
高風勁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諷諭時政,借追慕古人而抒發其鬱抑不平。賦云:「沮先聖之成論兮,名賢之高風。」是寫馮衍雖然傷己不能遇到堯舜這樣的明君,但自己依然保持著高尚的志節,不苟同這種世俗之見。 「亮節」則見於晉.陸雲〈晉故豫章內史夏府君誄〉。陸雲(西元262∼303),字士龍,晉吳郡人。與兄陸機齊名,時稱「二陸」。其文詞藻麗密,旨意深雅。他在好友豫章內史夏府君過世後,寫了一篇哀祭文。其中:「越殷自周,紹膺遺祉,亮節三恪,侯服千祀,悠悠訖茲,徽烈不巳。」是敘述好友生前美好的德行、偉大的功業。並以「亮節」一詞,形容故友的堅貞節操。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成「高風亮節」,用來形容人的品格高尚,氣節堅貞。
學習動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都保持著品學兼優,而使其養成這種習慣、興趣、態度等等,是一種連續性的歷程,因此當達到一定年紀後,即使遇到不負責任的教學,同樣能夠維持其學習的動機。至於後者偏重行動基,則是在其學習的過程中,可能遭遇過某個不適任教師,造成其對該學科的厭惡,或是得不到該有的成就感,而造成這種狀況,也有可能是其在各項學科中都得不到成就,唯獨此項學科可以獲得良好的成績,因此造成往後學習的歷程中,唯獨偏重單一類別產生學習動機。 關鍵字中文:學習動機英文:motivation to learn 參考書目注1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頁218-2...
生不逢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是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大雅.桑柔〉一詩描述的是戰亂之中百姓的流離失所,以及蒼生憂傷哀痛的心情。其中一段如此寫著:真是無限的悲痛啊!我思念著家園故土。難道是生得不是時候,偏偏遇到了上天盛怒,降下了災禍。天地之間無窮廣大,卻找不到一處可安身的所在啊!這首詩也有人以為是周厲王的大臣芮良夫諷刺厲王的詩,作者藉詩反映當時君王無道,小人掌權,人民陷於水深火熱的景況。後來「生不逢辰」這句成語就從「我生不辰」詩句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遇不到好時機,命運坎坷。
看風使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隨機而變,以適應時勢。參見「看風使帆」條。如:「如果遇到狀況,大家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藉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機會。如:「遇到多年不見的好友,他藉機推銷自己公司的產品。」
情隨事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義之轉,當有引申的脈絡可尋。這句成語常見於後代小說中,例如在清朝的小說《黃繡球》第三回中提到黃繡球遇到一場流言的困擾,後來乾脆躲在家裡,等「事過境遷」後,就不必放在心上了。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