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3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德育功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德育功能是指德育產生的效果。從產生效果的來源區分,可分為家庭、學校及社會三方面,各有其德育功能,且其間可能存有一致、不一致或是相輔的各種關係。從效果本身區分,分為積極、消極兩方面。一般而言,學校德育產生的功能較為積極且具正面效果,不僅在於承繼與保存良好的道德規範,更在於有創新的精神以領導社會大眾走向健全合理的道德秩序。不過,家庭德育與社會德育是不容忽視的環節,家庭、學校、社會三者若能善加配合、相輔相成,德育將能發揮其顯著功能。
|
〔教育行政季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行政季刊〕於一九六五年由哲人出版社(Sage Publications)創刊發行。期刊每年發行四期(2、5、8、11月出刊),每期發行量不大,約二千冊左右。
刊物的出版主要著重於下列四項宗旨:(1)提供教育行政學的學者專家、教育行政人員,以及社會行為科學專家、或關心本領域發展的所有人員一個溝通討論的公共園地;(2)強化教育行政學學術基礎;(3)改善教育行政的缺失;(4)提升教育組織的效能。 多年以來,該刊對於有關實證研究的報導,教育行政觀念的釐清、有關法令政策的評述、行政實務的反省、教育行政方法論的剖析等皆曾涉及;近來,隨著教育改革的議題在舉世教育中日趨高... |
日本全國教育研究所聯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會址: 東京都目黑區下目黑6-5-22
電話:(03)3714-0111 傳真:(03)3714-5294 日本全國教育研究所聯盟,簡稱全教聯,成立於一九四八年;其前身為全國教育研究所連絡協議會,係由多個教育相關之研究所,如國立研究所、大學附設教育研究所、民間教育研究所等加盟而組成的全國性組織。 日本國民熱中教育研究,而廣設教育研究所,係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戰前代表性的教育研究機構有「國民精神文化研究所」(設於1932年),在日本文部大臣掌理下逐漸普及,於一九四三年改為「教學練成所」。然此研究所屬國家直接管理,欠缺研究自由。一九四六... |
主觀的教育需要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觀的教育需要性是根據個人的需要而來,每一個人對於教育的需要不同,因為人有個別差異,不能一概而論。也就是說,人接受教育具有個別性。
基於以上的論點,主觀的教育需要性必須基於下列兩個條件: 1.個人的能力:教育與人的能力有關,一個人具有接受教育的能力,容易有接受教育的意願,想成為一個具有知識與才能的人,教育需要性就更為迫切。2.環境的因素:一個人生活在某一個環境中,需要適應環境,而適應環境的方法需要教育來獲得,為了適應環境,有接受教育的需要。 |
澳大利亞的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澳大利亞的圖書館學教育始於19世紀末。在近百年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圖書館在職訓練、圖書館學會的資格考試以及大學圖書館學教育3個階段。
1898年新南威爾斯公共圖書館(New South Wales Public Library)館長安德森(H. C. L. Anderson)首次以本館職員為對象開始了專業訓練,次年起吸收館外人士聽講。1915年實行館員錄用考試。但由於當時尚無正規的專業教育,不少圖書館員畢業於英國圖書館學會舉辦的函授課程(Correspondence Course)或美國的圖書館學校。1944年澳大利亞圖書館員協會(Australian Institute o... |
電腦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國自一九六○年代初期開始,就興起一股促進電腦教育發展的潮流。因此,電腦教育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但是新的發展、新的範疇和經驗則在不斷的擴展。在電腦教育一詞中,「電腦」二字涵蓋了一個所有的情境,在此情境中,電腦扮演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此定義之下,不論是個人電腦,或是透過網路與其他學習資源或其他電腦連結的電腦,或是任何其他形式的設備都包含在內。而「教育」則包含為了促進教學和學習,對經驗做有意義的組織,及為了引導教學和學習,所做的溝通與互動,而不是只有指純粹的教學和學習而已。因此,綜合而言,電腦教育是指在教育情境中,以電腦當作媒介,進行與教學有關的資訊、溝通和教材活動。
美國哥倫... |
美工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工教育係將美術、勞作與手工藝製作三者整合成一個學科,以教導學生認識技術文明並適應工業化社會的生活。
當工業革命發生以後,由於工廠生產的標準化帶來了產品的一致性,使原來產品之獨特性因而消失,又由於產品設計過分強調功能而忽略了「美」的要素,因此在英國有一群工藝家遂領導發動「美術與手藝運動」(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企圖重建傳統工業產品之美感、價值感與獨特性,並主張在學校課程中應該教導應用美術。這種思潮在一八九六年傳入美國。 另外在北歐瑞典也興起所謂手工藝教育(sloyd system),主張學校應教導學生手工藝品之製作,做一些家庭中可用... |
〔長期教育發展計畫綱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期教育發展計畫綱要〕,是民國五十九年(1970)八月在臺北舉行的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議通過的重要議案之一;旨在鑑於教育為百年大計,應有長期發展計畫,並力求質量的均衡發展,使培養的人才能學以致用。該案內容要點有四:(1)確定教育發展方向,提高教育水準;(2)擬定各級各類教育長期發展計畫,以配合人口增長趨勢;(3)擬定科學技術教育發展計畫,以培育各級各類技術人才;(4)研究電視及衛星教學技術,以擴大教育機會,而實現全民教育與終身教育的理想。
〔長期教育發展計畫綱要〕全文,可參見教育部編〔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議報告〕(臺北,59年10月,頁113~117)。 |
教育之非財務選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教育之非財務選擇,指教育帶給個人較多與金錢無關的選擇,如休閒時間。魏斯伯勞(B.A. Weisbrod)認為,教育能使人有較多的選擇機會,可以選擇薪水(金錢利益)較低但是休閒時間較多(非金錢利益)、社會地位較高的工作。他以大學教授與產業界的經理人員、研究人員之比較為例,說明這種現象。
|
旅遊即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旅遊即教育」的起源,可能來自中世紀的朝聖活動及貴族的家庭教育,或是早期大學建立後,學生的遊學、學徒制的習俗、尋訪古人居住過的名勝古蹟、蒐集古代遺留下來的標本及紀念物等。但促成為旅行的背景實是貴族及紳士想從其優美的宮廷生活中,出遊到與其宮廷生活不同的環境中。當貴族的別館或宮廷在國外時,就直接的導致旅遊;而當年輕的貴族需要學習外國語言時,也間接的產生旅遊。這種家庭教育是貴族子女教育的特徵。在巴黎大學及波西米亞(Bohemia)大學的「英國學生會」(English Nation),以及在巴都(Padua,義大利東北部的一座城市),相當數量的英國畢業生都引用了「旅遊即教育」這一語詞。但就本語詞的...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