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阻塞不通。如:「閉氣」、「閉塞」。《易經.坤卦.文言曰》:「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
酒囊飯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故辨2>於物。今則不然,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倮蟲三百,人為之長。「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識知也。今閉闇脂塞,無所好欲,與三百倮蟲何以異?而謂之為長而貴之乎? 〔注解〕 (1) 五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 (2) 辨:分別、判別。
揚湯止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召集門下食客完成的集體著作。共二十六卷,分十二紀、八覽、六論,有漢高誘注。其內容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亦稱為《呂覽》。在〈季春紀.盡數〉中提到,如果把沸騰的熱水舀出來,再倒回鍋中,想要使其不再沸騰,這是無濟於事的,倒不如把鍋子底下的柴火撤掉,沒了熱源,滾湯自然也就不會沸騰了。後來原文「以湯止沸」演變出「揚湯止沸」這句成語,用來比喻暫時舒解危急的困境,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駭人聽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駭人聞聽,壞人心術。」 02.《豆棚閑話.第五則》:「忽一日仰天而嘆,說出一句駭人聞聽之言,道人生天地間,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兒,若做個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無之人,有何用處?」
深思熟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熟慮」:《史記.卷七二.穰侯列傳》夫輕背楚、趙之兵,陵七仞之城,戰三十萬之眾,而志必舉之,臣以為自天地始分以至于今,未嘗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罷,陶邑必亡,則前功必弃矣。今魏氏方疑,可以少割收也。願君逮楚、趙之兵未至於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為利,必欲之,則君得所欲矣。楚、趙怒於魏之先己也,必爭事秦,從以此散,而君後擇焉。且君之得地豈必以兵哉!割晉國,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絳安邑。又為陶開兩道,幾盡故宋,衛必效單父。秦1>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2>而不得,何為而不成!願君熟慮之而無行危3>。 〔注解〕 (1) 秦:戰國時秦國。周孝王封伯益之後於秦,約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
憑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依賴。[例]人只要憑藉著堅強的毅力,一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生不逢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不逢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大雅.桑柔〉一詩描述的是戰亂之中百姓的流離失所,以及蒼生憂傷哀痛的心情。其中一段如此寫著:真是無限的悲痛啊!我思念著家園故土。難道是生得不是時候,偏偏遇到了上天盛怒,降下了災禍。天地之間無窮廣大,卻找不到一處可安身的所在啊!這首詩也有人以為是周厲王的大臣芮良夫諷刺厲王的詩,作者藉詩反映當時君王無道,小人掌權,人民陷於水深火熱的景況。後來「生不逢辰」這句成語就從「我生不辰」詩句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遇不到好時機,命運坎坷。
橐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代冶煉時用來鼓風吹火的裝置。現在稱為「風箱」。《老子》第五章:「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2.比喻自然、造化。《文選.陸機.文賦》:「同橐籥之罔窮,與天地乎並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眼淚。如:「痛哭流涕」、「感激涕零」。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千變萬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變化無窮。《文選.賈誼.鵩鳥賦》:「千變萬化兮,未始有極。」《紅樓夢》第三一回:「天地間都賦陰陽二氣所生,或正或邪,或奇或怪,千變萬化,都是陰陽順逆。」也作「千變萬狀」。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