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遼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遼遠、廣闊。《北史.卷四○.韓麒麟傳》:「若欲取況古人,班馬之徒,固自遼闊。」唐.李商隱〈東下三旬苦于風土馬上戲作〉詩:「天池遼闊誰相待,日日虛乘九萬風。」也作「遼廓」。
景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跡象。《漢書.卷六.武帝紀》:「遭天地況施,著見景象,屑然如有聞。」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太陽出來就起身,太陽下山就休息。表示上古時代人們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亦可借以形容農家純樸安定的作息。無名氏〈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莊子.讓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設想、推測。《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
別有洞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別有天地
殃及池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1>知與不知皆不足恃,其惟和調近之,猶未可必。蓋有不辨和調者,則和調有不免也。宋桓司馬2>有寶珠,抵罪出亡3>。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4>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5>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 (2) 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 竭池:將池水排盡。 (5) 及:牽連。〔參考資料〕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城...
休戚相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後國。……為晉休戚7>,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8>!」 〔注解〕 (1) 周:孫周(西元前586∼前558),晉襄公之曾孫,孫談之子,即晉悼公。欒書等弒厲公,迎之於周。公立,修功業,施德惠,多次與楚國爭奪鄭,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使魏絳和戎,戎人親附。十四年,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深入秦地,渡涇至棫林,因將帥不和而退。後晉國復霸。在位十五年卒,諡悼。 (2) 跛:音ㄅ|ˋ,偏任。 (3) 還:音ㄏㄨㄢˊ,反復。此指眼睛轉動反復。 (4) 聳:驚駭、驚動。 (5) ...
大惑不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分糊塗、迷惑,不懂道理。語本《莊子.天地》:「大惑者終生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後用以指對事物感到非常疑惑,無法瞭解。宋.陸游〈與趙都大啟〉:「伏念某下愚無知,大惑不解,罪宜永斥。」
盡忠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精忠報國注音︰ㄐ|ㄥ ㄓㄨㄥ ㄅㄠˋ ㄍㄨㄛˊ漢語拼音︰jīng zhōng bào guó釋義︰猶「盡忠報國」。見「盡忠報國」條。 01.《喻世明言.卷三二.遊酆都胡母迪吟詩》:「岳飛精忠報國,父子就戮。」 02.《精忠岳傳.第二二回》:「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字。」
四海為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形容帝業宏大富有,天下一統。《漢書.卷一.高帝紀下》:「且夫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唐.楊烱〈少室山少姨廟碑銘.序〉:「建都邑,正方位,劃崇墉,刳濬洫,必憑天地之險,然後四海為家。」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