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43.967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表現、顯露。如:「水落石出」。《莊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勝也。」
融會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後世尊稱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學以居敬窮理為主,為集宋代理學大成者。「理」是朱熹學說的核心,在《朱子語類.卷一.理氣上.太極天地》中,朱熹認為「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由理生出陰陽萬物。但是人不是生而了解理,為了窮究此天地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即透過對事物的研究觀察,才能獲得「理」,讀書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當時有人認為朱熹的治學方法太過繁瑣,且天地之理何其龐雜,怎麼可能完全窮盡?於是他們認為應該擺脫這些繁瑣的知識,將一切的法則與行為視為心性的呈現。朱熹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權書〉一文中說到:認為一個學者必須先有紮實的學術基礎後,才能夠舉出一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網捕捉魚或鳥獸。晉.傅玄〈羽籥舞歌〉:「羲皇之初,天地開元。罔罟禽獸,群黎以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充滿。漢.揚雄《法言.孝至》:「天地裕於萬物乎!萬物裕乎天地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幫助、輔佐。如:「濟弱扶貧」。《戰國策.宋衛策》:「若扶梁伐趙,以害趙國,則寡人不忍也。」《水滸傳》第六三回:「天地咸扶,鬼神共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明曉事理。《莊子.天地》:「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
俯仰無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無論對人、對天都問心無愧。《鏡花緣》第七一回:「對得天地君親,就可俯仰無愧。」
沮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望灰心。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舊五代史.卷三四.唐書.莊宗本紀八》:「帝聞諸軍離散,精神沮喪,至萬勝鎮即命旋師。」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醒世恆言.卷三八.李道人獨步雲門》:「故有得道的皇帝,遇著天下太平,風調雨順,親到泰山頂上,祭祀嶽神,刻下一篇紀功德的頌,告成天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動盪、飄流。唐.吳融〈情〉詩:「依依脈脈兩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宋.蘇軾〈赤壁賦〉:「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