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7.4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共戴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願與仇人共生世間。語本《禮記.曲禮上》:「父之讎,弗與共戴天。」比喻仇恨極深。《三國演義》第三九回:「凌統叩頭大哭曰:『不共戴天之讎豈容不報!』」《儒林外史》第四一回:「我父親和他涉了訟,他買囑知縣,將我父親斷輸了,這是我不共戴天之仇。」也作「不同日月」、「不共天地」。
對牛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古人公明儀曾為牛彈琴,但牛依然低頭而食,聽而不聞,因為人類的音樂,對牛而言並不適合。典出漢.牟融〈理惑論〉。後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或講話不看對象。《醒世姻緣傳》第二八回:「說起天地二字,只當是耳邊風;說到關帝、城隍、直山聖母,都是當對牛彈琴的一般。」《鏡花緣》第九○回:「對牛彈琴,牛不入耳,罵得狠好,咱們一總再算帳。」
井底之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實環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今日你看到了大海,才發現黃河的渺小,然而這看似沒有際涯的海洋,在浩瀚無窮的天地之間,跟大倉庫裡的一粒米又有什麼分別呢?」後來後來「井底之蛙」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識淺薄的人。
仁至義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黃宗羲〈陳乾初先生墓誌銘〉:「夫性之善在孩提少長之時,已自彌綸天地,不待後來,後來之仁至義盡,亦只還得孩提少長分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承受。《書經.說命》:「王言惟作命不言,臣下罔攸稟令。」漢.孔安國.傳:「稟,受也。」《左傳.昭公二十六年》:「先王所稟於天地,以為其民也。」
小心翼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謹慎,不敢疏忽。《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隋書.卷五七.薛道衡傳》:「左右絕諂諛之路,縉紳無勢力之門,小心翼翼,敬事於天地,終日乾乾,誡慎於亢極。」也作「翼翼小心」。
揚眉吐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李白〈與韓荊州書〉(據《全唐文.卷三四八.李白》引)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動天地,筆參造化,學究天人。幸願開張心顏,不以長揖見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縱之以清談,請日試萬言,倚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為文章之司命1>,人物之權衡,一經品題2>,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階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揚眉吐氣,激昂青雲3>耶? 〔注解〕 (1) 司命:本指掌管文運的文昌星,此指韓朝宗能獎勵文學,提拔後進,對當時文學之興盛,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 品題:評論人物,定其高下。 (3) 激昂青雲:震盪飛揚於青雲之上,比喻得志顯貴。青雲,比喻顯要的地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7.統轄、管理。如:「統攝」。《後漢書.卷六六.陳蕃傳》:「人君者,攝天地之政,秉四海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搖動。如:「搖撼」、「震撼天地」。唐.韓愈〈調張籍〉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捕風捉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二五.郊祀志下》成帝末年頗好鬼神,亦以無繼嗣故,多上書言祭祀方術者,皆得待詔,祠祭上林苑中長安城旁,費用甚多,然無大貴盛者。谷永說上曰:「臣聞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或以神怪;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諸背仁義之正道,不遵《五經》之法言,而盛稱奇怪鬼神,廣崇祭祀之方,求報無福之祠,及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與山石無極,黃冶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姦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洋1>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2>如係風3>捕景4>,終不可得。是以明王距5>而不聽,聖人絕而不語。……」上善其言。 〔注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