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喧賓奪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喧賓奪主」原作「喧客奪主」,意思是主人邀客前來,客人卻喧鬧囂張到反客為主。在趙翼的《廿二史劄記》中使用了這句成語。清代文人趙翼長於史學,曾著《廿二史劄記》一書,討論二十二部歷代正史的編纂方式及其優缺點,並考訂修正重要史事。在講到南朝時的《宋書》、《齊書》時,介紹這二本史書有帶敘法,即是在為某人立傳時,如講到與此人有關的另一人,會在下文帶出這人的生平事蹟。如在劉道規的傳記裡,講到他在攻打徐道覆時,以劉遵為將,因而贏得勝利。下面就接著簡述劉遵這個人的生平,講完後再重回劉道規的事,這就是所謂的帶敘法。這種方法是有好處的,因為如果每個人都要寫傳記的話,實在寫不勝寫,但有些人有事蹟可說,不寫可惜。這樣...
裹足不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畏縮不前,停滯不前,躊躇不前反義:一往無前,勇往直前辨似: 「裹足不前」及「畏縮不前」都有不敢前進的意思。 「裹足不前」側重於有所顧忌;「畏縮不前」側重於怯懦害怕。 裹足不前 畏縮不前 辨似例句 ○ ㄨ 假如你疑慮太多而~,恐怕很快的你就會落後了。 ㄨ ○ 想不到平日~的媽媽,此時卻像一位萬夫莫敵的勇士。
敬業樂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服,遠方的人也都來歸附。這是大學教育的方法與次第。古書說:螞蟻時時學習啣泥,然後才能成大垤。就是這個意思。 補充相似詞: 實例小華向來敬業樂群,深深獲得老師與同學的肯定。 參考資料http://tw.18dao.net/%E6%88%90%E8%AA%9E%E8%A9%9E%E5%85%B8/%E6%95%AC%E6%A5%AD%E6%A8%82%E7%BE%A4
不遺餘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全力以赴,盡心竭力反義:敷衍了事辨似: 遺,音|ˊ。留下。不可寫作「遣」。 「不遺餘力」及「盡心竭力」都有用盡所有力量的意思。 「不遺餘力」使用範圍較廣,褒貶義均適用;「盡心竭力」則另有用盡心思之義,多用在褒義。 不遺餘力 盡心竭力 辨似例句 ○ ㄨ 這個引起爭議的提案,有些人~地對它進行詆毀。 ○ ○ 只要我們~地去做事,一定會成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教訓。《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他那意思,想著要把乾綱振起來,薰她一薰。」
津津有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津津有味」的「津津」,是形容豐厚、滿溢的樣子。「津津」是用來形容「精熟之氣」滿溢的樣子。後來,「津津」則又有濃厚的意思。「津津有味」這個成語,較早則見於明代王驥德的著作《曲律》中毛以遂所作的跋。文中提到的王伯良即是王驥德,其字伯良,工於詞曲,為明代著名的戲曲理論家,所著《曲律》為古典戲劇理論的經典之作。他在書中有言:「詩不如詞,詞不如曲。」(《曲律.卷四.雜論下》)由此可見他對戲曲的喜愛,所以毛以遂描述他:「每及詞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也就是說他只要一談到詞、曲,絕對是充滿興味,滔滔不竭。後來「津津有味」這個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形容創作或欣賞者興味濃厚的樣子。現在使用的語義更為...
岌岌可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千鈞一髮,危在旦夕,危如累卵,搖搖欲墜反義:安如泰山,安如磐石,固若金湯辨似: 「岌岌可危」及「搖搖欲墜」都有極度危險的意思。 「岌岌可危」側重於危險狀況之描述;「搖搖欲墜」側重於物體將墜之危境。 岌岌可危 搖搖欲墜 辨似例句 ○ ㄨ 山洪爆發,溪水暴漲,被困在沙洲上的釣客情況~。 ㄨ ○ 戰爭之後,只剩幾面~的斷垣殘壁,立在瓦礫堆中。
席不暇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行道,以天下為己任,一生都為天下生民而到處奔走,所以才會有「孔子無黔突,墨子無煖席」之語。整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落腳處的煙囪都還沒被熏黑,他就得離開趕到別的地方;墨子坐的席子都還沒變暖,他也要起身離開了。每天生火煮飯必須用到的煙囪沒被熏黑,表示停留的時間極短;席子無法坐暖,表示根本沒有可以坐著休息的時間。後來「席不暇暖」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奔走極為忙碌,沒有休息的時候。
民不聊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民不堪命,民生凋敝,民窮財盡,生靈塗炭反義:四海昇平,民康物阜,安居樂業,家給人足,國泰民安,豐衣足食辨似: 「民不聊生」及「生靈塗炭」都有人民生活困苦的意思。 「民不聊生」側重於生計的困頓;「生靈塗炭」則側重於所處的境遇,可用於受災或暴政統治等狀況。 民不聊生 生靈塗炭 辨似例句 ○ ㄨ 非洲某些地區長期乾旱,導致~,亟待世界各國同施援手。 ㄨ ○ 我們希望最好不再有戰爭,以免~。
拍案叫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拍案叫絕」意思是拍桌子叫好。用於表示情緒激動,讚賞不已。清代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回:林黛玉重建桃花詩社,邀請賈寶玉、薛寶釵等人,以柳絮為題限調填詞。填完後,互相品評作品,最後評到薛寶釵〈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詞,眾人一致覺得這闕詞填得最好,十分讚嘆、激賞,拍桌子叫好。「叫絕」一詞,在金代元好問〈水簾記異〉詩中已可見到,詩句是:「稱奇叫絕喜欲舞,恨不百繞青芙蓉。」這裡「叫絕」就已經有激賞、叫好的意思。後來「拍案叫絕」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非常讚賞。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