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12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是回頭對他弟弟苻融說:「你看那山上,還有那麼多實力強大的軍隊,誰說晉兵很少呢?」而流露出悵然若失的憂慮。之後苻堅在肥水被謝玄所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草木皆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疑神疑鬼、驚恐不安。
|
黃粱一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宋.蘇軾〈被命南遷塗中寄定武同僚〉詩:「人事千頭及萬頭,得時何喜失時憂。只知紫綬三公貴,不覺黃粱一夢游。」
|
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愚劣。晉.傅咸〈致汝南王亮書〉:「咸之愚冗,不惟失望而已,竊以為憂。」
|
戰戰兢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戰兢兢」是戒慎恐懼的樣子,可見於《詩經.小雅.小旻》。這首詩在感嘆君王任用小人、聽信小人的錯誤政策,使得國家災難頻傳,民不聊生。身為知識分子的詩人相當憂心,卻無法盡一己之力改變國家衰敗的命運。詩人最後感嘆說:「大家都知道,空手與老虎搏鬥、無舟渡河是件危險的事,但卻不知道小人當道更是危險。必須要特別小心,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一樣。」「戰戰」是害怕、發抖之意,「戰」通「顫」。「兢兢」,則是形容小心謹慎的樣子。「戰戰兢兢」就是指害怕顫抖,小心翼翼,生怕有所疏失。另外,在《詩經.小雅.小宛》中亦見此語。〈小宛〉一詩是表述在亂世之中,雖然為人恭良,但其處境就像人站在樹上一樣,並不安全,所以行...
|
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病、患病。通「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何草不玄,何人不矜。」《後漢書.卷四.孝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
|
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姑且、暫且。如:「苟同」、「苟安」、「苟延殘喘」。《禮記.曲禮上》:「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詩:「恬死百憂盡,苟生萬慮滋。」
|
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負擔。如:「家累」。《呂氏春秋.審分覽.審分》:「主無所避其累矣。」漢.高誘.注:「累,猶負也。」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古之官人也,以天下為己累,故己憂之。」
2.憂患、禍害。《戰國策.秦策一》:「本漢中南邊為楚利,此國累也。」漢.高誘.注:「累,憂。」
|
矯枉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制京師,可謂撟過其正矣。雖然,高祖創業,日不暇給,孝惠享國又淺,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難,成太宗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另可參考: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玉杯》
|
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喜悅、高興。通「悅」。《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
強弩之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史記.卷一○八.韓長孺列傳》載:在中國漢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時時侵擾邊境,一直是朝廷最為擔憂的強大外患。西漢武帝時,匈奴派人到漢朝來議和,朝中大臣王恢因為曾多次在邊境為官,深知匈奴的反覆無常,所以反對議和,主張用兵。而當時朝中另一大臣韓安國卻贊成議和,他認為漢朝軍隊若要討伐匈奴,必須長途跋涉,一旦經過長距離的遠征,無論是多麼威武勇猛的軍隊,必定已是人困馬乏。就像是從強弩射出的箭,一旦到射程盡頭就毫無力道,連極為細薄的絹絲都無法穿透;也像是強勁的風勢到結尾時,連一根羽毛都無法吹動。若以如此軍力去對抗以逸待勞的匈奴,沒有任何勝算。朝中其他大臣聽了韓安國的一番論述,都紛紛附和,於是漢武帝便與匈...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