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晏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富貴詞人晏殊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評價4 特色簡介5 參考資料 生平西元991-1055年,生於宋太宗化二年,北宋詞人,字同叔,卒諡元獻,撫州臨川(今屬江西省)人。晏殊一生官運亨通,官至宰相,景德中賜同進士出身。慶曆中官至集賢殿大學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淑密使。宋代宰相多能詞,但專以詞著名的,卻只有晏殊一人。貴族生活限制了他的眼界,男歡女愛、離愁別緒是晏殊詞的主要內容,但文采瞻麗閑雅,筆調淡雅清新,描寫準確傳神。 著作原有文集240卷,已散佚,僅存《珠玉詞》一卷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有類書《類要》,今存殘本。...
一夢南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南柯一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人李公佐曾經寫過一篇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相傳在唐德宗貞元七年九月,東平郡人于棼(ㄈㄣˊ)與友人在自家門前的大槐樹下飲酒,他因為喝了太多而醉得不醒人事。被兩個朋友送回家後,恍惚中作了一個夢。在夢中他被大槐安國國王招為駙馬,當了南柯郡太守,廣受人民愛戴,不但享盡了榮華富貴,顯赫一時,子女也都有很好的發展和歸宿。後來公主因病過世,於是于棼罷去南柯郡太守的職位回到國都。過了一段時間,國王察覺他心中悶悶不樂,於是要他回家鄉探望親人。于棼回到家後,發現自己竟仍舊睡在東廂房。送他回來的兩個紫衣使者於是大聲呼喚他的名字,他才從夢中清醒過來。醒來後,看到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淺薄、不敦厚。《舊唐書.卷一三.德宗本紀下》:「然而王霸跡殊,醨代變。」唐.皮日休〈請韓文公配饗太學書〉:「文中子之末,降及貞觀、開元,其傳者醨,其繼者淺。」
悶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寬大。《老子》第五八章:「其政悶悶,其民。」
翻陳出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推陳出新」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推陳出新」原作「推陳致新」。宋代費袞《梁谿漫志》論及對同朝張文潛〈粥記〉一文「勸人每日食粥以為養生之要」的看法。起初,他認為這個主張很可笑,但是在看過《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的記載:陽虛侯的宰相趙章生病,名醫太倉公于意診斷五天後就會死,可是到第十天才死,這是因為趙章平日喜愛吃粥的緣故。又看到蘇軾的書帖上寫:「夜裡肚子餓,吳子野勸我吃白粥,說是可以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有利於橫膈和調養胃。」才相信張文潛的言論。後來「推陳出新」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排除老舊的,創造出嶄新的事物或方法。《明史.卷一六四.范濟列傳》云:范濟奏請宣宗改革幣...
一手障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手遮天」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曹鄴〈讀李斯傳〉詩(據《全唐詩.卷五九三.曹鄴》引)一車致三轂1>,本圖行地速。不知駕馭難,舉足成顛覆。欺暗尚不然,欺明當自戮。難將一人手,掩得天下目。不見三尺墳,雲陽2>草空綠。 〔注解〕 (1) 轂:音ㄍㄨˇ。車輪中心的圓木。 (2) 雲陽:秦縣名,在今陝西省化縣西北。秦始皇十三年,韓非出使秦國,秦用李斯謀留置韓非,讓他死於雲陽。後來秦二世在雲陽甘泉宮,李斯為趙高纔害,被腰斬咸陽市。故小說戲曲中每以雲陽稱行刑的場所。
俠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仗義助人的氣概。《後漢書.卷七五.袁術傳》:「少以俠氣聞,數與諸公子飛鷹走狗,後頗折節。」宋.蘇軾〈答范甫〉詩:「而今太守老且寒,俠氣不洗儒生酸。」
圓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解說夢兆的吉凶。《薛仁貴征遼事略》:「帝設朝,宣袁天剛、李風司天臺官圓夢。」《水滸傳》第六五回:「被晁蓋一推,撒然覺來,卻是南柯一夢。便叫小校請軍師圓夢。」
執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執行法律的官吏。《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傳.于髡傳》:「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
樂極悲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于髡》。 (2) 虧:缺損、不圓滿。〔參考資料〕 《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于髡》于髡者,齊之贅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威王八年,楚大發兵加齊。齊王使于髡之趙請救兵,……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聞之,夜引兵而去。威王大說,置酒後宮,召髡賜之酒。問曰:「先生能飲幾何而醉?」對曰:「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威王曰:「先生飲一斗而醉,惡能飲一石哉!其說可得聞乎?」髡曰:「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御史在後,髡恐懼俯伏而飲,不過一斗徑醉矣。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