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2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923.81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不副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室,所以千方百計地為自己鋪路。他任宰衡、太傅、大司馬,先掌握朝中的實權。但是有實權,而無名義,容易人非議。所以他上書太后,認為自己身為宰相,統領朝廷百官,卻沒有象徵身分的印信,顯得名實不副,因此請太后授他宰相印章,這樣才能名副其實。後來「名不副實」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空有虛名,不合實際。出現「名不副實」的書證如三國魏.劉劭《人物志.效難》:「中情之人,名不副實,用之有效,故名由眾退,而實從事章。」
同病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同樣不幸遇的人互相同情。如:「基於同病相憐,我相信他絕對不會袖手旁觀的。」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同病相憐,綴河上之悲曲;恐懼寘懷,昭谷風之盛典。」《紅樓夢》第四五回:「我雖有個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個母親,比你略強些,咱們也算同病相憐。」
九死一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死一生」指歷經多次近於死亡的險境,猶能存活。見用於劉良注解屈原〈離騷〉的注語。屈原(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襄王時被召回,又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汩羅江而死。楚懷王時,屈原因讒言被疏,憂愁幽思而作〈離騷〉,以表明愛國心志。全文詞采雅麗,為一長篇韻文,對後代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其中「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二句,意思是說楚懷王不了解屈原為了忠君愛國,死守善道,即使歷經多次近於死亡之險境也不後悔的一片赤誠,反而聽信讒言疏遠他,但還是不放棄自己的理想,絕不與奸佞之徒...
判若雲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相差極為懸殊。如:「他倆的遇真是判若雲泥。」也作「判若天淵」。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四邊都靠不了岸。《水滸傳》第一九回:「何濤道:『這幾個都是久慣做公的,四清六活的人,卻怎的也不曉事,如何不著一隻船轉來回報?』……『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走一。』」
大公無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至公無私注音︰ㄓˋ ㄍㄨㄥ ㄨˊ ㄙ漢語拼音︰zhì gōng wú sī釋義︰猶「大公無私」。見「大公無私」條。 01.《管子.形勢解》:「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人雖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源) 02.《鏡花緣.第六○回》:「俺聞劍客行為,莫不至公無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惡報;至除暴安良,尤為切要。」 參考詞語︰公正無私注音︰ㄍㄨㄥ ㄓㄥˋ ㄨˊ ㄙ漢語拼音︰gōng zhèng wú sī釋義︰猶「大公無私」。見「大公無私」條。 01.《荀子.賦》:「公正無私,反見從橫。」 02.宋.司馬光〈謹習疏〉:「當隨其輕重,誅竄廢黜,公正無私,御眾嚴整者,當量其才能,擢用...
論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可以放任他們,卻不能讓他們有智慧。」)批評者認該句為孔子推行愚民政策之例證。文化大革命時期這句話公開批判,且直到現在仍作為這句話的公認解釋。然而另有一種說法認為,這句話原文並無標點,而後人的句讀有問題,應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能力的人,可讓他們自由發揮;沒有能力的人,則要讓他們學習。」)按此說則孔子並非認同愚民政策。此二說迄今未能達成一致。智識學術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句意辨析 參見 三國 何晏《論語集解》 南朝 皇侃《論語義疏》 北宋 邢昺《論語註疏》 南宋 朱熹《論語章句集註》 ...
罷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免除職務。[例]他因貪汙而罷黜。
開天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原指報紙新聞、戲劇節目因刪除或趕拍不及等原因,而導致部分無法刊出或播映。今泛指一般事情無法如期公開或交付成果。如:「為了避免直播球賽開天窗,主辦單位已擬定各種因應措施。」「這個月的進度大幅落後,恐怕會開天窗,無法如期交貨。」
嚮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帶路。如:「為了尋找遇山難的人,警方特請熟悉山路的原住民在前嚮導。」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