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1.39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利以昏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利令智昏」之典源,提供參考。 《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太史公1>曰:「平原君2>,翩翩3>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4>。鄙語5>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6>邪說,使趙陷長平7>兵四十餘萬眾,邯鄲8>幾亡。虞卿料事情,為趙畫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齊,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況賢人乎? 〔注解〕 (1) 太史公:司馬遷(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並承遺命著述。後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後為中書令,以刑後餘生完成《太史公書》,後世稱《史記》。 (2) 平原君:趙勝(?∼西元前351),戰國趙武靈王的...
握風捕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便接受了他的勸諫。後來「捕風捉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所做之事或所說的話毫無根據,憑空測。
慣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嬌寵、縱容。元.白樸《梧桐雨》第二折:「慣縱的個無徒祿山,沒的撞過潼關。」
意回心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斷,但這些學者在百念之中,卻不曾放棄成見,也不曾改變自己的主觀態度,然後把聖人話語再仔細斟酌思量,以摩聖人所欲傳達的道理。朱熹話中,批評當時學者「不會略略回心轉意去看,把聖賢思量」,是批評他們雖然讀聖賢書,卻不知應該改變自己原有態度,扭轉既有主觀,真心實義地回頭思考聖人話語,以做出正確的理解。後來「回心轉意」演變為成語,用來指改變心意,如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待我慢慢的勸化俺媳婦兒,待他有個回心轉意,再作區處。」
禍生不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災禍的發生難以測預料。清.洪昇《長生殿》第一九齣:「若不早自引退,誠恐謠諑日加,禍生不測。」也作「禍出不測」。
窮神觀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窮究事物精微的道理,觀察萬物萬事的變化。《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窮神觀化,望影情。」也作「窮神知化」。
推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推論、測。如:「現在還不知道情勢要如何發展,別作無謂的推度。」也作「推想」。
將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表示懷疑、測的語氣詞,即莫非、是否不。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無以德掩其言?」
功名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急欲追求官職、聲名的念頭。《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小弟也是功名心太熱些,論理摩風氣,小弟也算是竭力的了。」
狼虎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路。因古時山路危險,多有凶猛野獸或盜匪出沒。旅客多視為畏途,故稱為「狼虎路」。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三折:「手執無情棒,懷滴淚錢。曉行狼虎路,夜伴死屍眠。」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