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328.1266 ms
共 1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兒童與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兒童與課程]為杜威(John Dewey, 1859~1952)所撰,一九○二年出版。在本書中,杜威首先指出,兒童的世界乃是一個與他個人興趣有關的世界。兒童的世界乃是一個整體,但杜威批評當時學校的課程,多脫離學生的經驗,而以成人心理的邏輯組織來編排。因此學校的各種學科,把兒童完整一貫的生活世界給分割了。杜威指出,學校課程與兒童之間有三大差異之處:第一,兒童的世界狹隘且個人化,但課程卻涉及廣闊的時空世界。第二,兒童的生活統整且單純,但課程卻是分類且專精化。第三,兒童的生活是實際且富有情感,但課程中的邏輯編排原則卻是抽象的。由上述對立的觀點,杜威分衍出兩種不同的教育流派:一重教材與訓練,課程...
|
農村複式教學班課程(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農村複式教學班課程,是指一位教師在同一教室中教授一個以上班級的教學及課程。在中國大陸,占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在廣大農村,面對村莊分散、居民稀少的一些農村小學,採用複式教學班的形式,以解決農村普及教育問題。針對農村複式教學班的特點,對課程和教材要進行相應的改革。一九八八年國家教委委託河北省教委進行專題研究。一九九○年已編出供農村複式教學班的學生用書和教師用書,在小學起始年級開始實驗。
河北省對農村複式教學班課程改革基本思想是立足農村需要,體現複式教學特點。課程由中心課程、綜合課程和活動課程三部分組成。中心課程是起基礎和工具作用的語文和數學學科;綜合課程是「品德與社會」,「生活與科學... |
學校課程與考試委員會(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與威爾斯學校課程與考試委員會(The Schools Council for Curriculum and Examinations for England and Wales, 簡稱SCCEEW)成立於一九六四年。一般認為它的出現是為了解決自一九四七年英國將中等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範圍後所引起的課程爭議。其後,一九七○年代所倡議的提高義務教育的離校年齡至十六歲也產生一些課程難題。其目的是在支援課程的發展,以強化教師的工作,並調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學校教師三方面對課程與考試的不同看法。
學校課程與考試委員會為了提升學生的自主權,使能適應二十世紀下半葉日益複雜的社會生活,乃... |
學校課程與評量局(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國學校課程與評量局是根據〔一九九三年教育法案〕(Education Act 1993)而設立的。此機構之性質可說是教育部長的諮詢顧問單位,其主要職責乃是就有關學校考試與評量事宜,以及發展國家課程與七、十一、十四和十六歲在課程之安排與學習成效之評量等事宜,向教育部長提出建議。為了提升學校教育成就素質與水準,此機構乃藉以下二種方式來達成:其一,是發展國家課程以及與評估有關的各種教學評量措施;其二,是針對四個年齡層(七、十一、十四、十六)的學生所實施的公開會考,提升其穩定一致性和素質。
此機構的角色任務如下:(1)就英格蘭及威爾斯境內有關課程實施、學校考試和評量等事宜定期辦理檢討... |
課程研究計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研究計畫通常是一個大的課程方案(curriculum program)的一部分。在課程方案中,通常是任務導向的,有較長的期限,且常包含多個研究計畫(projects);而課程研究計畫則是有細部的目標做為導向,期限較短,通常有特定的開始和結束的期間。課程研究計畫對預期的研究成果有詳細的說明,計畫的成果可以是一件成品、一組物件或提供服務,其實例如電腦輔助教學系統、教科書和評鑑報告均是。
課程研究計畫常由政府或基金會所支助,可視為擴展課程知識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提出該研究計畫時,通常要符合特別的要件,如「研究計畫徵稿」(Request for Proposal, RFP)所規定的... |
課程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中各班一週課程的表格。
|
生活課程-課程綱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組合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組合(module)是指一個完備且獨立自足的單元,本身就有界定得相當清楚明確的目標。組合的實質內容含有達成組合目標所需的教材及教學。組合的範圍可以其目標來加以設定。一個組合包含下列要素︰(1)目的陳述;(2)先備知能;(3)教學目標;(4)診斷性前測;(5)組合實施者;(6)組合方案(課程);(7)相關經驗;(8)評鑑性後測;(9)組合之評鑑。
個別組合可以與其他組合聯結,而把課程呈現,讓學生逐一學習,終而完成較大的學習工作或長期目標,組合課程是整個課程計畫的一部分,本身不是目的。組合之間也應該做先後順序的安排,前後要呼應,引導學生朝向終點目標逐漸向前推進學習,組合課程之發展... |
公開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的課程結構可畫分為實有課程及空無課程兩個部分。實有課程又可畫為外顯課程和潛在課程;公開課程是屬於外顯課程,是有計畫的、是顯著的、正式的、屬於政策層次的課程。公開課程通常是指教師希望學生學習或了解的明確、學術性教材或教師所建構的課程,經常是透過一些課堂活動來進行教學。這類課程是一種有意向的、有目的課程,其學習活動的機會會受到官方政策及有計畫文件內容與教師哲學的影響。
|
課程分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分配指課程依受教者、時間、內容所進行的分配。受教者能力、興趣不同,因此實施的課程也作相應的區分,以適應不同受教者的需求。時間因素如大學四年、中小學不同年級,也促使課程在不同年級有相異的面貌,如同一科目在不同年級的授課時數不同,大學共同必修科目常集中於前一二年級,大學專門科目、專業科目則集中於三四年級。依內容所出現的課程分配則指將許多學科領域特有的內容、方法提供給學生學習,尤其是通識課程裡區分出許多領域,各領域含有不同科目可供受教者選擇。學習者可在選擇自己主修之前,依據修習不同科目的經驗,幫助自己有更好的判斷。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