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05 ms
共 126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文主義課程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文主義這個名詞其實兼含多種意義;包含十五、十六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古典文學)與反對宗教等意味,再近些則含有反浪漫、反自然的主張。在教育層面,則所代表的為一套構成學校課程的學科。一般說來,擁護此派的人士認為這套學科能夠激發學習者的想像,增進對美的欣賞及對行為動機的培養。其內容早期為希臘、拉丁文的研究,後來則擴充至語言、藝術(音樂、繪畫、雕刻、詩作)等層面。
據涂爾幹(Emile Durkheim)指出,源自於文藝復興運動的主要人文學派有二:一為拉柏雷(Francois Rabelais)的主張,認為課程是一種豐富無比的饗宴,其內涵之廣袤使得只有偉大的學者才能加以吸收消化... |
〔課程‧教材‧教法〕(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桯‧教材‧教法〕為大陸地區目前專門刊登課程教材研究文章最主要的學術性刊物。一九八一年在北京創刊。由負責大陸通用教材編輯、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領導。創刊初期由戴伯韜(原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任主編。一九八三年六月,教育部決定:人民教育出版社既是教材的編輯出版機構,亦應成為課程教材的研究機構,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內增設「課程教材研究所」。其主要研究任務是:中小學課程理論;師範學校課程理論;學習理論;各學科之目的、任務、指導思想、教學內容和安排;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各門學科的特殊問題。自課程教材研究所成立後,〔課程‧教材‧教法〕名義上改由該所主辦。編委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各室負責人...
|
課程均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均衡是進行課程設計時的重要規準之一;課程選擇與課程組織的過程都須重視均衡的概念。課程設計者在作課程選擇時,除了重視優先次序(priority)外,還要留意課程的均衡;不僅要考慮什麼是有價值的知識內容或學習經驗,更要檢視這些內容或經驗是否涵蓋應有的知識範疇與學習領域。均衡也是課程組織應考慮的三方面之一,即所謂課程組織的ABC原則:銜接性(Articulation)、均衡性(Balance)及繼續性(Continuity)。
探討課程均衡時,大致可從社會期望與個人需要兩方面來作分析。不同的社會所需要與重視的課程難免有所偏倚,有些國家或社會重視文化傳統的課程,有些重視藝術、人文... |
〔課程研究雜誌〕(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研究雜誌〕係指以研究學校課程為對象的專門雜誌。〔課程‧教材‧教法〕月刊為大陸第一本專以學校課程及教材教法為研究對象的雜誌,創刊於一九八一年,始為雙月刊,一九八六年起改為月刊,由現直屬國家教育委員會的課程教材研究所主編。
〔課程研究〕則是國家教育委員會基礎教育課程教材中心為促進基礎教育的課程,於一九九四年創辦,現為季刊。旨在中小學課程改革方面的諸多探討:如何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挑戰,改革中小學的課程;如何適應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的需要,改革課程的設置和內容;如何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本世紀末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要求,改革農村教育的結構與課程等。 |
並行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並行課程是指與學校的正式課程或學術性課程並列、結合的非正式課程;通常即是指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ar activity)。由於課外活動通常不授予學分,不屬於學術知識的學習性質,所以與課堂上的正式課程界限明顯,而在學校整體課程中平行並立,故而稱為並行課程。
課外活動在古典課程中並不受重視;一九三○年代,進步主義學校認為課外活動可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共同生活,對於學術課程的學習也有間接助益。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遂將社區服務的活動併入大時段教學以及核心課程中,課外活動也逐漸受重視。一九五○年代精粹主義在冷戰與美俄太空競賽的背景下抬頭,學校課程以學科中心的方式設計,著眼於追求... |
高等學校財金類專業核心課程(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等學校財金類專業核心課程指大陸地區經國家教育委員會確定的普通高等學校財金類專業的共同必修課。設置高等學校財金類專業核心課程的目的,是要逐步改進大陸高等學校財金教育長期存在的專業畫分過細、教學內容陳舊、課程結構不合理的問題。
在一九七八年八月上海復旦大學召開的財金專業教學計畫國際研討會上,一些中外著名的經濟學教授從培養現代經濟管理人才的基本要求出發,建議從不同的財金類專業的課程體系中,選定若干門課程作為各專業的共同必修課。經過數次研究,國家教育委員會同意將以下十一門課程確定為高等學校財金類專業核心課程(括號內數字指該門課程在教學計畫中所占的學分數):政治經濟學(8)、西方經濟... |
鉅著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人類歷史上之經典作品做為教育內容之課程設計,稱為鉅著課程。
在近代西方,鉅著課程的主要倡導人是赫欽斯(R.M. Hutchins, 1899~1977)和阿德勒(M.J. Adler);他們認為西方的經典作品最能顯示西方文明的探究精神,也是偉大心靈的具體表現,西方社會乃至個人的發展均受到這些作品中觀念的影響。為了過自由而美好的生活,人要了解自己及其所處的社會,而研讀經典作品,正可以了解自己和所處的社會,並提升自己,使自己過有尊嚴的自由生活。要達到此目的,經典作品的研讀是必要的。赫氏主張,西方博雅教育的具體內容即是鉅著課程,而以鉅著課程為教育內容的博雅教育不僅可使人過有尊嚴的... |
課程實施要求(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課程實施要求,是為使課程在各地靈活實施的政府意見。
在一九八一年頒布的〔全日制六年制重點中學教學計畫試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學教學計畫試行草案的修訂意見〕中,第一次明確提出:「這兩個教學計畫是指導性的教學計畫,各省、市自治區教育廳(局)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包括民族地區的特殊情況)適當加以調整。」改變了過去國家頒布的教學計畫是指令性計畫,各地都要絕對實施的情況。在一九九二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課程計畫(試行)中,課程設置分成國家安排課程和地方安排課程兩類,並將九年課程按小學五年初中四年和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兩種安排。在課程計畫的實施要求中明確提出:「各省、自治區、直轄巿教育委員會、教... |
地方安排課程(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方安排課程是為了適應中國大陸城鄉經濟文化發展和學生自身發展的不同情況,由各地自行設置安排的課程;乃一九九二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課程計畫中專門設置的。在課程計畫中明確指出,地方安排課程的內容和要求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委員會、教育廳(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和需要制定。在課程計畫中規定了地方安排課程的總時數,「五、四學制」為九百六十六課時,「六、三學制」為七百零四課時(在1994年實行五天半工作制後分別改為698課時和568課時)。
地方安排課程包括學科和活動兩部分。其中學科部分,可以安排文化基礎課,也可以安排職業技術課;可以安排分科課,也可以安排綜合課;安排必修課,也可以安... |
年段式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段式課程」觀念的產生,肇始於美國對生涯教育的重視;「生涯教育」一詞,雖首先由美國聯邦委員會委員艾倫(James Allen)於一九七○年提出,然當時的研究者往往專注於文字和名詞的鑽研爭議上,使未慮及生涯教育的推展。馬蘭(Sidney P. Marland)遂提出下列四項需求,用以代替生涯教育定義:
1.強調職業教育為生涯教育的核心,相形之下,普通教育的分量稍見降低。 2.每一位離開中等學校的學生,都已經完成繼續升學或參與工作的準備。 3.有關工作的教育與為教育而準備的教育,可以運用各種教學管道(馬蘭稱之為教學模式)。 4.為個人拓...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